髖關節結核髖關節結核是一種繼發病,多見于學齡前兒童。發病緩慢,最早癥狀為步態發生變化,走路時健肢著地重而患肢輕,略顯跛行。約95%繼發于肺結核,是結核桿菌經原發活動病源通過血液回流浸入關節而引起感染。髖關節結核中以單純滑膜結核較多,次為單純骨結核和晚期全關節結核。本病占全身骨與關節結核的第三位,僅次于脊柱及膝關節結核,最常發生在10歲以下兒童,男孩較多見。兒童髖關節結核,由于股骨上端骨腄板受破壞,可引起肢體縮短,也可因炎癥刺激骨腄,出現肢體增長。本病早期經抗癆藥物治療和手術等方法,治愈率較高。療效欠佳多因髖關節部位深、早期癥狀不明顯和不易發現、延誤診斷治療以及未經正規治療和未及時接受治療者。因此,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
髖關節結核的病因病理
髖關節結核初起病灶以骨型為多見,滑膜型較少。骨型病灶多起于髖臼或股骨頭,逐漸擴大,穿入關節,形成全關節結核?;ば筒≡睿部蓴U散破壞關節軟骨、股骨頭、頸和髖臼,成為全關節結核。病灶常有乾酪樣物和寒性膿腫形成,并可向腹股溝區或大粗隆處穿破,引起竇道和合并感染。
由于股骨頭、髖臼進行性破壞和屈曲、內收痙攣,可使關節發生病理性脫位。病變靜止后,有纖維組織增生,使關節形成纖維性強直或骨性強直,常呈內收和屈曲畸形。病變自愈的病程很長,且不可避免地發生廣泛破壞和畸形,必須積極地提供轉化矛盾的條件,排除不利因素,轉化病理過程,使病人早日恢復健康和肢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