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的寒冷,關節疼痛的患者越來越多,這是因為寒氣侵犯了骨關節,造成或引起了筋膜、肌肉、韌帶、肌腱等軟組織病變(肌筋膜炎)或關節軟骨的退行性病變(骨性關節炎)。也和職業性勞動、長期在某種不良體位工作、肌肉失衡和負荷不對稱,以及寒冷、潮濕、病毒感染、疲勞、外傷等有關。
一、好發部位:
1.肌筋膜炎:常見的是機械應力大的部位,如肩胛帶、頸部、下腰部等。 2.骨性關節炎:最常受累的是膝、髖、手指、腰部、頸椎等關節。
二、特征表現:
1.肌筋膜炎:(1)急性發病或慢性疼痛急性發病。(2)以頸下部被側肌肉及軟組織呈持續性疼痛,且通常向其它肌肉擴散為主要癥狀。(3)疼痛范圍常與激發點敏感度有關。敏感度高者,疼痛范圍廣,可持續數日、數周、或更長。(4)慢性者疼痛時輕時重,晨起或休息后痛,稍活動后減輕。一般3周左右可自行緩解,但遇勞累、寒冷等易復發。
2.骨性關節炎:(1)原發性骨性關節炎多發生在50以后,女略多于男。繼發的骨性關節炎常只少數關節受累。(2)起病緩慢,有時因受涼、勞累或輕度外傷才感到關節有酸脹痛。(3)在承重時、早晨起床或久坐起立時酸脹痛加重最為明,經活動后減輕,但過度活動又會引起酸脹痛和運動受限。(4)晚期當骨贅刺激肥厚的滑模皺襞時疼痛劇烈,關節活動受限。(4)多因輕度外傷、勞損、寒冷而引發。可在1~2年發作一次,,反復發作后變為持續性。
三、治療與康復
1.肌筋膜炎(1)急性期應休息,慢性期應適當作關節功能范圍內活動,注意正確的運動使肌肉得到有節律的收縮和放松。(2)物理治療:中頻電、蠟療、藥療、運動訓練、按摩、刮痧等。(3)藥物治療:中藥局部貼、噴,局部痛點封閉治療。(4)正確勞動體位。
2.骨性關節炎:(1)早期可進行肌肉等長收縮及關節活動,一般無需臥床休息。限制其活動量,急性期關節腫痛嚴重時應臥床休息。(2)物理治療:熱療、水療、低中頻電療。(3)藥物治療中藥口服、局部貼、噴,局部痛點封閉治療 (4)手術治療 手術后需作康復訓練恢復關節活動度。
【本文由大連盛和康復醫院 楊桂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