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性關節炎是痛風的一種并發癥,多發于40歲以上的男性,發病的主要部位就是拇指關節,踝部與足部關節。痛風性關節炎主要是由于體內尿酸的不斷升高,最后逐漸沉積到關節囊、滑囊、軟骨、骨質和其他組織中,引起的炎性反應,痛風性關節炎的反復發作,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患者要積極的治療,治療過程中要注意下列幾點:
1、急性期及時應用抗炎止痛藥:立即選用一種非甾類抗炎藥如消炎痛、戴芬或樂松等,關節癥狀消失后可停藥。口服同時可外用,注意局部不應熱敷,而應冷敷,需抬高肢體休息。秋水仙堿雖有較好的止痛效果,但因副作用多,不應作為首選。發作期不要用降低血尿酸的藥物如立加利仙或別嘌呤醇等,以免引起急性期時間延長。對于反復發作的痛風患者還是應該找風濕專科醫生治療,必要時住院治療。
2、多飲水和口服碳酸氫鈉片:每日飲水量應超過2000毫升,并服用碳酸氫鈉以堿化尿液,促進尿酸排泄。
3、嚴格低嘌呤飲食和戒酒:低嘌呤飲食多為素食、蛋類、牛奶及膠質類食物等。注意減少高嘌呤飲食如各種豆制品、動物內臟、海鮮、肉湯、魚湯及牛肉等,尤其是發作期如此。飲酒常可誘發或加重痛風性關節炎。
4、杜絕熬夜:熬夜使得人體成酸性環境,不利于尿酸排泄,相反會誘發痛風發作。
5、定期就診:定期監測血尿酸水平和尿液的PH值(尿液的PH值【譯】:尿常規pH值是做尿常規檢查時尿液的酸堿度的值),定期就診。
6、積極防治相關疾病:許多相關疾病常與痛風合并存在,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血壓等,需積極進行治療。對控制痛風的復發有積極作用。
7、中醫藥的治療效果:中醫藥對痛風關節炎急性期和緩解期均有較好療效,痛風病因是體內環境失衡、代謝紊亂所致,中藥可通過健脾利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有效改善體內代謝,使內環境趨于平衡,從而減少痛風的發作。
溫馨提示:得了痛風性關節炎要積極治療,治療過程中要注意以上幾點,注意飲食,同時還需要注意日常的保健。急性發作時應注意臥床休息,局部用冷敷。合理飲食,不能暴飲暴食,防止肥胖。適度的運動,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可以適度的參加一些運動,對于關節的恢復有好處,但是要注意的是運動一定不能太過激烈。
【參考文獻:《痛風的中醫調補》《痛風防治實用指導》《痛風病診治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