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中醫上屬“尪痹”、“歷節”范疇,以關節疼痛、紅腫、活動障礙為主要表現,中醫有很多方法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如中藥、推拿、按摩、刮痧以及針灸等,針灸治療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運用針和灸的方法,對人體腧穴進行針刺和艾灸,通過經絡的作用,達到治病的目的,具有調和陰陽、疏通經絡、扶正法邪的作用。
針灸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方法如下,請看具體介紹:
一、針刺肘髎、手三里和尺澤穴。適用于寒濕外侵,肘部漫痛,癥狀在溫暖時減輕、勞累時加重,不能旋臂,提物困難,并且苔薄白、脈浮緩的患者。
二、針刺尺澤和合谷穴。適用于氣血瘀阻(可因突然揮動手臂引起發病),疼痛劇烈,如同針刺,向前臂及腕部放射,持物困難或者握物無力,伴頭暈目眩耳鳴,腰酸膝軟,查體見苔薄白,脈弦緊的患者。
三、針刺肝俞、腎俞、足三里、三陰交和手三里穴。適用于肝腎兩虧,肘部疼痛,早晨癥狀輕,晚上加重,持物無力,伴有頭暈、目眩、耳鳴癥狀,感覺腰酸膝軟,查體可見舌紅少苔,脈細弱的患者。
四、針刺腎俞、白環俞、環跳、承扶、殷門、委中和陽陵泉穴。每次選用以上其中3-5個穴位,以常用穴為主,根據其疼痛可加夾脊穴、阿是穴。
五、針刺腎俞、環跳、委中等穴。方法:用中強刺激,留針10余分鐘。每日1次,10日為1個療程。
從中醫方面來說感冒是外感六淫之邪所引起,六淫即風邪、寒邪、暑邪、濕邪、燥邪、火邪。感冒若為風熱之邪侵襲人體所引起,早期癥狀表現在外,失治誤治則會逐漸侵襲肌肉關節,形成熱毒,痹阻經絡,從而導致氣血不行。若為濕熱蘊結于肌肉關節,可出現關節紅腫熱痛。若為風濕相合侵襲人體,纏綿膠著,日久可化熱,灼傷肌膚經絡,也可出現關節腫痛之癥,這樣就可發展為風濕性關節炎。
溫馨提示: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還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護理,注重情志調暢、心理疏導,積極挖掘患者自身的免疫潛力,防范風寒濕等外邪再次入侵,預防感染、外傷、勞逸、天氣、季節變化等因素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