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骨科門診,經常可見到這樣的場景:一位老人由家人用輪椅推著進診室,開口的第一句往往都是“就在床邊(或者椅子上)輕輕的往地上一坐,竟然就站不起來、走不了路了”!患者及家屬都認為只是輕輕的摔了一跤,肯定沒什么大問題的。但結果卻往往讓家屬大吃一驚。這種老人家很多都是“股骨頸骨折”。茂名市中醫院骨科中心何浩源
為什么輕輕一摔就會導致股骨頸骨折這么嚴重呢?
顧名思義,股骨頸骨折就是指股骨頸這個部位發生了骨連續性的中斷。老人家由于骨質疏松、髖周肌肉群退變、反應遲鈍或遭受嚴重外傷,就比年輕人更容易發生股骨頸骨折。老年人跌倒后訴髖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我們應該高度警惕股骨頸骨折的可能。最直接的診斷手段首選X光檢查。
如果老人家真的發生了股骨頸骨折,該如何處理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股骨頸的解剖特點。股骨頭僅僅存在三條小血管供應血液(分別是股深動脈發出的旋股內外動脈分支、股骨頭圓韌帶小動脈、股骨干滋養動脈升之),也就是說,血運極差。一旦發生了股骨頸骨折,股骨頭的血運往往就遭遇了不可逆的損害,非常容易出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因此,保守治療在股骨頸骨折的治療中效果欠理想。因此手術治療是股骨頸骨折的推薦方案。
很多人認為,老人家年紀大了,手術風險會大大增加,還是算了。其實,手術風險遠遠小于讓老人家長期臥床的風險。放棄了手術,老人家只能長期臥床,而長期臥床帶來的往往是災難性的的并發癥,例如褥瘡、泌尿系統呼吸系統感染、腦卒中等等,并發癥的危害往往比骨折本身的危害要大得多。
針對60歲以上的老人家,我們都是推薦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甚至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該手術出血量少、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做好防護措施,防止家里的老人家摔倒。如果老人家摔倒后不敢走路,那就必須到醫院進行及時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