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為局限性疾患,本病起病緩慢,癥狀多出現在40歲以后,隨年齡增長而發病者增多,女性的發病率高于男性。
關節炎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肥胖
體重的增加和膝骨性關節炎的發病成正比。肥胖亦病情加重的因素。肥胖者的體重下降則可以減少膝骨關節炎的發病。
二、骨密度
當軟骨下骨小梁變薄、變僵硬時,其承受壓力的耐受性就減少,因此,在骨質疏松者出現骨性關節炎的幾率就增多。
三、外傷和力的承受
異常狀態下的關節,如在髕骨切除術后環節處于不穩定狀態時,當關節承受肌力不平衡并加上局部壓力,就會出現軟骨的退行性變。正常的關節和活動甚至劇烈運動后是不會出現骨性關節炎的。
四、遺傳因素
不同種族的關節受累情況是各不相同的,如髖關節、腕掌關節的骨性關節炎在白種人多見,但有色人種及國人中少見,性別亦有影響,本病在女性較多見。資料表明表患有Heberden結節的婦女,其母親和姊妹的骨性關節炎發病率遠比無此病的家屬要高2-3倍。
中醫解析關節炎病因
一、營氣衛血失調
中醫講營氣衛血,營氣脈中、衛行脈外,陰陽相貫,氣調血暢。營養四肢百骸臟腑經絡。營衛和調,衛氣在外保護人的體表,防御邪氣侵入身體,營衛不和,邪氣乘虛而入,故營衛失調是風濕病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外感六淫之邪
六淫之邪氣是指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正常之氣太過的六氣侵入人身體引起發病的氣就稱為邪氣,風濕病是受到風、寒、濕邪氣侵入人身而發生的。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生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風寒濕邪閉阻經絡和關節,不通則痛,故而引起關節腫脹疼痛。
三、臟腑陰陽內傷
按中醫陰陽五行的觀點講,五臟是心、肝、脾、肺、腎。心主血脈,肝主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腎主骨。發生風濕病主要是肝脾腎發生內傷,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在體為骨是作強之官。肝為筋之本,藏血生筋,統司筋骨關節。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來源,主四肢肌肉。人體 的陰陽之氣必須保持平衡,如果陰陽不平衡,出現偏盛偏衰,受到邪氣侵入,所以發生風濕病的熱與寒的癥狀表現。
四、痰濁瘀血內生
痰濁與瘀血即是人體在病邪作用下的病理產物,也可以作為病因作用于人體,風濕病大多有慢性進行過程,疾病已久,則病邪由表入里,由輕而重,導致臟腑功能失調,而臟腑功能失調的結果就產生痰濁與瘀血,這些就是風濕病情纏綿而難治的根本原因。
溫馨提示:人到老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炎,要及時檢查疾病,如有身體不適請立即去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