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心臟病都有哪些癥狀呢?風濕性心臟病是甲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態反應的一部分表現,屬于自身免疫病,它在心臟部位的病理變化主要發生在心臟瓣膜部位。臨床上常見的心臟瓣膜病變有:二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主動脈狹窄或關閉不全、三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 聯合瓣膜病變(多個瓣膜受損)等。本文將從以上幾個瓣膜的不同癥狀表現為大家詳細講解風濕性心臟病的癥狀。
二尖瓣關閉不全的癥狀
二尖瓣關閉不全的癥狀主要來自肺動脈高壓和低心排血量。
輕度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常無癥狀;較重的病例常感到疲乏無力(心排血量降低所致)或體力活動時心悸,呼吸困難(肺淤血)。風濕性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常僅有輕度癥狀,當有風濕活動,感染性心內膜炎或腱索斷裂時癥狀加重,75%的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發生房顫,房顫可增加左房的壓力。左室容量過大是引起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心悸氣短的另一重要原因。病變的后期可有肺水腫,咯血和右心衰的癥狀。二尖瓣關閉不全常比二尖瓣狹窄出現癥狀較晚且輕;但并發有二尖瓣狹窄時,癥狀常出現的早且重。
主動脈瓣狹窄的癥狀代償期的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可無癥狀,瓣口重度狹窄的病人大多有倦怠,呼吸困難(勞力性或陣發性),心絞痛、眩暈或暈厥。甚至突然死亡。
① 心絞痛
20%到60%的病人可發生心絞痛,且疼痛隨著年齡和瓣口嚴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多。心絞痛的出現表明主動脈瓣口狹窄已相當嚴重,瓣口面積常小于0。8平方厘 米。心絞痛可發生于勞累后,也可發生在靜息時,表明與勞累和體力活動不一定有關。其產生的機制可能與心肌缺氧、耗氧量增大,左室收縮期室壁張力過高有關。
② 眩暈或暈厥
約30%的病人有眩暈或暈厥發生,其時間持續可短至1分鐘長達半小時以上。部分病人伴有阿斯綜合癥或心律失常。眩暈或暈厥常發生于勞動后或身體向前彎曲時,有時在靜息狀態,突然體位改變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治療心絞痛時誘發。
③ 呼吸困難
勞力性困難往往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現,常伴有疲乏無力。與靜脈壓陣發性升高。隨著心力衰竭的加重,可出現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咳粉紅色泡沫樣痰。
④ 猝死
約有20%到50%的病例可發生猝死,多數病例猝死前可有反復心絞痛或暈厥發作,但亦可為首發癥狀。其發生的原因可能與嚴重的,致命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顫動(室顫)等有關。
⑤ 多汗和心悸
此類患者出汗特別多,由于心肌收縮增強和心律失常。患者常感到心悸,多汗常在心悸后出現,可能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張力增高有關。
三尖瓣狹窄的癥狀
三尖瓣狹窄的臨床表現可因同時存在的二尖瓣狹窄而不甚顯著或與二尖瓣狹窄的癥狀混淆。
患者較易疲乏(低心排血量)。常訴右上腹不適或脹痛(肝淤血)及周身水腫。頸脈的明顯搏動常使患者頸部有一種撲動性不適感。此外,由于胃腸道的瘀血。患者常訴食欲不振。惡心,嘔吐或噯氣等。少數三尖瓣狹窄患者還可發生暈厥,周期性紫紺(經未閉孵圓也發生右向左分流)或胸骨后不適。患者可有呼吸困難。可能由于呼吸肌疲勞所致。但從不發生陣發性呼吸困難。急性肺水腫或咯血(并發肺部感染或肺梗死者例外),如明顯的二尖瓣狹窄患者沒有肺淤血的癥狀,提示存在三尖瓣狹窄的可能性。
三尖瓣關閉不全的癥狀
無肺動脈高壓的三尖瓣關閉不全的癥狀相對較輕。肺動脈高壓及三尖瓣關閉不全和不全并存時,心輸出量降低,右心衰竭癥狀明顯。可表現為:乏力,全身水腫,腹水,及肝瘀血引起的右季肋區和右上腹脹痛。胃腸道瘀血所出現的食欲減退。消化不良,以及頸靜脈瘀血所致的頸靜脈怒張。由于收縮期返流入右房的血液搏動可傳導到頭頸靜脈,因此,有頸部或腹部靜脈搏動感。特別在體力勞動或情緒激動時更為明顯。有時可有眼球搏動,部分患者可有輕度黃疸。
在許多三尖瓣關閉不全患者中,當病情逐漸發展時,由并發存在的二尖瓣病變所引起的肺瘀血可減輕,但虛弱,乏力及其他心輸出量下降癥狀卻變得明顯。
專家提醒
瓣膜病變不論是狹窄、關閉不全或者同時存在狹窄與關閉不全,到出現明顯臨床癥狀時都需要手術治療。對病變瓣膜進行修復或者置換。這類手術開始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技術上非常成熟,療效顯著。
對慢性風濕性心瓣膜病而無癥狀者,一般不需要手術;有癥狀且屬手術適應癥者,可作人工瓣膜替換術,人工瓣膜置換術為治療成人主動脈瓣膜狹窄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