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與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變態反應性疾病。膝和踝關節最為常見,其次為肩、肘和腕,手和足的小關節很少見,且多累及膝、踝、肩、肘等大關節,局部可有紅、熱、腫、痛的風濕性關節炎癥狀。主要表現為游走性、對稱性、復發性。呈反復發作,遇天氣變化時病情會加重。
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癥狀
1、發熱:風濕性關節炎出現之前,患者會出現不規則的發熱現象,不伴有寒顫,抗生素治療無效,同時還會出現血沉快。
2、怕冷:病人手指對寒冷特別敏感,一遇冷水很容易發白、發紫、麻木、蟻走感甚至疼痛。
3、色沉:在病變指間關節的背側,往往見有色素沉著而發暗褐(黑)色。與此同時,局部皮膚可呈角化而增厚。
(1)患者上眼瞼出現紫紅色斑,逐漸彌漫地向前額、顴頰、耳前、頸和胸部等部位擴展,頭皮和耳后部亦可累及。
(2)部分患者的軀干部可出現皮疹,呈彌漫性或局限性暗紅色斑或丘疹,位于胸骨前或者肩胛肌間以及腰背部皮膚,無瘙癢、疼痛、感覺異常等癥狀,但少數患者可有劇癢,損害呈暫時性,反復發作,其后相互融合,持續不退,上有細小鱗屑,口腔粘膜亦出現紅斑。
(3)患者近瞼緣處可見明顯擴張的樹枝狀毛細血管,偶見彎曲頂端有針頭大小瘀點的毛血管。以眼瞼為中心出現眶周不等程度浮腫紫紅色斑片具有一定特征性。
(4)四肢肘膝尤其掌指關節和指間關節伸面出現紫紅色丘疹,以后變萎縮,有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減退和上覆細小鱗屑,偶見潰破,稱Gottron征,具有特征性,在甲根皺襞可見僵直毛細血管擴張和瘀點,有助于診斷。
4、疼痛:關節疼痛是風濕病最常見的癥狀,患者的全身關節都有可能發生疼痛,肢體和軀干部位的疼痛可能引起內臟和神經系統的病變。疼痛游走性不定,持續的時間較短。
5、對稱:風濕關節炎指關節損害的突出特點為兩手呈對稱性。
6、肌萎:風濕病人早期即往往具有指骨肌肉萎縮,與腫大的近側指間關節形成醫學上所謂的"梭狀""豆菱茄狀"改變。
7、皮膚黏膜癥狀:皮肌炎、干燥綜合癥、白塞氏病、脂膜炎等患者,經常出現皮疹、口腔潰瘍、皮膚潰瘍。
8、雷諾氏征:雷諾氏征指端在遇冷或著患者情緒變化時發白,然后變成紫色,最后變成紅色,伴有麻木、疼痛和嚴重的皮膚潰瘍。這一臨床表現多見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混合性結締組織病。
9、自身抗體血液指標異常:抗體檢查顯示:抗ENA抗體、抗ds-DNA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核抗體、抗心磷脂抗體以及類風濕因子等指標異常。
10、尺偏:拇指側為指側,小指側為尺側。風濕早期即可見手指往尺側偏斜,而正常人則多呈略向指側偏斜,尤其小指表現最為明顯。
溫馨提示:部分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會有心肌炎,且風濕性關節炎癥狀的輕重是不一樣的,同時還可誘發心悸、胸悶、氣急、呼吸困難,甚至不能平臥。平時應該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多去戶外走走,呼吸新鮮空氣,可以選擇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跑步、游泳、唱歌、跳舞等都是鍛煉身體的好方法。
【參考文獻:《風濕關節病與臨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