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大腦功能出現短暫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在我們生活周圍,存在很多癲癇患者,但是關于癲癇我們了解并不多,癲癇是非常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具有突然發作、突然停止的特征。
對患者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部分癲癇患者發作過頻、過重,會導致智力低下、身體傷殘等。了解癲癇的相關常識,防止癲癇的帶來的危害,對癲癇患者有很大的幫助。
1、什么是癲癇
癲癇是臨床上常見病、多發病。現代醫學認為癲癇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腦功能障礙臨床綜合征,是大腦神經細胞群反復超同步放電所引起的發作性、突然性、反復性、短暫性腦神經系統功能紊亂。
根據大腦異常放電的部位和擴散的范圍不同,臨床發作表現癥狀各異。臨床上可有短暫的運動、感覺、意識、行為、自主神經系統等不同障礙,或兼而有之。腦電圖呈癇樣放電和實驗室檢查異樣。
本病具有發作性、復發性和自然緩解性特點,是一種慢性、反復發作性的腦功能失常性疾患。在發作間歇期,患者一切正常。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現代醫學關于癲癇的認識更為廣泛,它不僅包括發作的臨床類型,而且還包括與癲癇發作伴隨的其他臨床癥狀及體征的癲癇綜合征,以及發作頻率、年齡、腦電圖表現、家族史等因素。
根據癲癇的定義,癲癇發作應是指“反復發作”,而不是指“一”次發作。如某些因素如缺氧、低血糖(低血糖【譯】:一般是指血糖水平低過2.8mmol/l的現象。)、藥物中毒等導致腦功能障礙而產生單次癲癇樣發作不屬于癲癇。 癲癇在中醫學中,稱為“癇證”。
2、癲癇病可以治愈嗎,治愈標準如何
癲癇病雖然治療困難,但不是都不能治愈。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診斷和檢測儀器問世,以及抗癲癇藥物、手術和各種治療方法在不斷的進步,癲癇的診斷和治療水平逐漸得到提高。臨床大量研究資料表明,只要治療及時,方法得當,80%左右的患者能夠得到完全控制和治愈。因此癲癇并非不治之癥。
治愈標準
癲癇患者經過一定時期的正規、系統的藥物治療而不再發作,一般可以減藥,直至停藥。如停藥后3年內沒有發作的,即可認為治愈。一般經系統治療后多數人不再發作,但不是每個人都不再發作,據觀察,臨床治愈的患者在10年內,有l5%的人又出現發作。因此,治愈的患者不可盲目樂觀,要警惕以后還有發作的可能。最主要的是注意保養,防止任何誘發因素,如絕對戒煙、戒酒、防止激動或生氣以及疲勞過度等。另外,盡量少看電視,少玩游戲機,少使用電腦、手機,不下棋、不打麻將等。
3、癲癇是常見的疾病嗎
癲癇俗稱“抽風”或“羊角風”,它是非常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可以確切地知道某種疾病有多少患者,每年新發病多少。就我國調查情況來看,我國約有900萬癲癇患者,每年增加新患者約40萬。這些數字足以表明癲癇是常見病。
4、癲癇是一種嚴重的病癥嗎
癲癇是臨床常見疾病,長期以來,人們對癲癇缺乏正確、科學的認識,而且治療不規范或根本沒有得到治療,使病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導致癲癇頻繁發作,甚至致殘或死亡。
在人們心目中癲癇被誤認為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或認為是一種不治之癥。因此,正確認識及合理治療癲癇是最為重要的。一般說來,癲癇還不是什么非常嚴重的乃至致命的疾病。
大約有60%左右的患者,通過個體化的合理治療完全可以控制發作,同正常人一樣健康地生活和學習,甚至有少數人可以不治自愈。隨之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癲癇患者用藥后能得到明顯控制,可使發作次數減少,程度減輕。
雖然有些癲癇患者需要長期甚至終生服藥治療,但仍能正常地生活。當然癲癇是一種病,也就有輕重之分。有少數患者常用藥物不能控制其發作,稱之為難治性癲癇。
近來癲癇外科顯微手術又能挽救其中部分患者。也就是說最終只有少部分患者癲癇發作過頻、過重,導致智力低下、身體傷殘等。
5、癲癇的患病率是多少
患病率是指某個時間內某病的病例數與同期平均人口之比,患病率是衡量一個時期人群中某種疾病存在多少的指標。又是流行病學的重要指標,通過調查了解該疾病對人群健康的影響范圍和程度。
由于調查的方法、定義、類型、年齡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其地區差異很大,如日本較低為3%~5%0,美國較高為5‰~l0%o,我國的報告為7%o整體看來,成人一般在4%~9%,兒童為5%~7‰。
也就是說,世界上已有3000多萬人患有癲癇病。中國也有900多萬人患有癲癇病。目前我國還沒有小兒癲癇患病資料。但已知,75%~80%的癲癇患者起病年齡在l8歲以前,因此小兒癲癇的預防治療尤為重要。
6、癲癇的發病率是多少
發病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某人群中發生某病新病例的頻率。癲癇發病率一般以每年每10萬人口中有多少新發現的癲癇患者分率計算。國外報道數字每年為(40~70)例/l0萬人口。我國報道每年為35例/l0萬左右,由此可以推斷我國每年新患癲癇40余萬例,其中,云南為高發病率區,福建、浙江、貴州等地發病率較低。因此說癲癇是一種世界性常見病、多發病。
7、患了癲癇怎么辦
癲癇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腦部疾患,具有突然發作、突然停止的特征。如果患了癲癇病,患者及家屬不要著急、恐慌,首先應敢于面對現實,保持良好情緒,以一種平常心態去正視它;其次一定要到有條件的醫院或癲癇專科醫院及時接受正規治療。具體講要注意以下幾點。
(1)相信科學
癲癇患者切忌有病亂投醫,要謹防醫托,以防上當受騙。不要四處求神拜佛,這樣既浪費錢財,又耽擱治療時間。
(2)樹立自信
由于癲癇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治療起來相對困難一些。療效不太理想時,也不要失去看病的信心。
(3)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一些癲癇患者錯誤的認為,自己得病后,既然能照常工作或學習,也就不會有什么不良后果,而放棄治療。如果這樣,將會導致病情加重。
8、癲癇是否會影響壽命,能造成死亡嗎
癲癇是一種遷延數年的慢性神經系統疾病,雖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但對患者壽命影響較小,癲癇造成的死亡率很低,死亡由發作本身直接引起者更為少見,即使在癲癇持續狀態死亡也不一定由癲癇本身所致。
9、癲癇患者會突然死亡嗎
癲癇患者突然死亡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目前對癲癇導致突然死亡的病因了解甚少,通常情況下癲癇患者死亡多伴有突然發作引起的意外事故或繼發于癲癇的其他疾病和突發原因不明的死亡。
一般認為癲癇患者不會突然死亡,除非嚴重的癲癇持續狀態者。發作20分鐘可導致皮層缺氧;發作l小時,海馬、杏仁核、小腦、丘腦等細胞受損,繼而出現功能紊亂、呼吸衰竭等。
若癲癇持續狀態超過l3個小時,缺氧、缺血性腦損傷持續時間過長,可以引起全身性功能衰竭而死亡,不過這種情況極少見。
10、癲癇患者死亡的原因有哪些
(1)癲癇持續發作時間較長,若超過l3個小時,由于缺氧、缺血性腦損傷持續時澡延長,可以引起全身性功能衰竭而死亡,但這種情況很少見。
(2)癲癇發作造成的意外(人身傷亡)事故。
(3)自殺。
(4)引起癲癇發作的原發病導致的死亡。
(5)與治療藥物有關的死亡極為罕見。
(6)由于患者不遵醫囑,突然停藥,誘發了心臟傳導阻滯所致的死亡。其中以癲癇持續狀態及發作時的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多見。
11、氣候與環境變化對癲癇有何影響
通常情況,氣候、環境變化與癲癇發作沒有直接聯系。但癲癇患者應盡量避開容易激動或恐怖的場所,以防刺激癲癇發作。對于氣候變化如碰到陰雨天,尤其是春秋季節交替前后天氣突變時有些患者容易被誘發癲癇。故此時癲癇患者應予以注意。
12、發熱對癲癇有何影響
發熱是多種疾病臨床病理表現,又是誘發因素,對于癲癇患者,發熱是癲癇發作的病因,有時又是誘因。由于發熱將會導致腦代謝和耗氧量比平時高,如果影響發作閾值,將使本來已控制的癲癇復發。因此癲癇患者若有引起發熱的疾病,應及早給予治療。
13、為什么說并非任何發作性癥狀都是癲癇
發作性癥狀多種疾病都具有,如中醫癲狂、痹癥等,西醫的顱內感染性疾病、高熱、代謝性疾病、破傷風等。但癲癇具有兩個基本特征,即反復性和發作性。
反復性是指第一次發作后,間隔一段時間后肯定會有再次發作以至多次發作。即使是最常見的抽搐,如果只發生一次,也就不具備反復性,是不能診斷為癲癇的。
發作性是指癥狀突然出現,突然終止。如有的患者正在行走或吃飯時突然倒地抽搐,過一段時間后又恢復正常。不論癲癇癥狀多么復雜,都必須具有上述兩個特征,缺一不可,這是診斷癲癇的依據。所以說并非發作性癥狀都是癲癇。
溫馨提示
為了防止癲癇的頻繁發作,癲癇患者應避免食用誘發癲癇的食物。羊肉、狗肉、雄雞、野鴨、鯉魚等“發物”均不宜多食用,烈酒、濃茶、咖啡應絕對禁止,胡椒、辣椒、芥末、大蔥、大蒜等辛辣調味品也應適當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