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如今對于顱咽管瘤病因的了解還不算完善,但是這也不礙于我們去認識它,畢竟這個疾病對于我們的危害實在是不小,如果一旦患上想要治愈的還還是比較難的,所以希望大家都能通過了解病因去做好預防。
1、物理因素
A創傷一般認為,創傷可引起腦、腦膜瘢痕組織間變而成為腫瘤。
B射線:研究發現,放射區域的細胞突變是腫瘤形成的基礎。此類腫瘤以惡性為多。
2、先天因素
胚胎發育過程中原始細胞或組織異位殘留于顱腔內,在一定條件下又具備分化與增殖功能,可發展成為顱內先天性腫瘤。這類腫瘤生長緩慢,多屬良性,常見有顱咽管瘤、脂肪瘤及膠樣囊腫等。
3、遺傳因素
人體基因缺陷或突變可形成顱內腫瘤.多發性神經纖維瘤屬神經系統腫瘤遺傳最具典型的代表,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腫瘤,約半數病人有家族病史。視網膜母細胞瘤系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方式傳播,單發性病灶占3/4,具有體細胞的突變,約有12%~17%可傳給子代;多灶性病變則有細胞的染色體改變,家庭中的其他子代成員很有可能易感,約50%~65%能傳給子代。
4、化學因素
誘發的腫瘤可為膠質細胞瘤、腦膜瘤、肉瘤、垂體腺瘤和松果體瘤等。
5、生物學因素
常見的致瘤病毒有腺病毒、肉瘤病毒、脫氧核糖核酸病毒、核糖核酸病毒、多瘤病毒及猴空泡病毒等。這些病毒可誘發腦膜瘤、松果體瘤、肉瘤、星形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室管膜瘤、脈絡叢乳頭狀瘤和髓母細胞瘤等。病毒的致瘤機制是它們進入細胞后,在胞核內合成DNA時(即細胞的S期),迅速地依附并改變染色體的基因特性,使細胞增殖與分裂功能發生畸變而形成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