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慢性反復發作性短暫腦功能失調綜合征。以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反復癇性發作為特征。癲癇是神經系統常見疾病之一,患病率僅次于腦卒中。癲癇的發病率與年齡有關。在原發性癲癇患者中,青少年癲癇居多,臨床上約占六成。這就要求我們更多的關注青少年癲癇治療問題。那么如何避免癲癇治療誤區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如何避免癲癇治療誤區?青少年癲癇治療誤區有哪些呢?
青少年癲癇治療方面存在不少誤區,如果轉化成難治性癲癇,對其以后智力發育、生活質量的影響都很大。在原發性癲癇患者中,青少年癲癇居多,臨床上約占六成。這就要求我們更多的關注青少年癲癇治療問題。那么,青少年癲癇治療誤區有哪些呢
一般情況下,青少年癲癇治療誤區主要有三個,具體如下。
誤區1:兒童年紀太小不可以開刀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年紀小,不能開刀。對于符合手術適應癥的兒童患者來說,吃藥未必是最好的選擇。約七八成的癲癇患者,只要規范服用抗癲癇藥,一般可以治愈或有效緩解病情,但抗癲癇藥對身體有副作用,可引發轉氨酶升高,損害肝功能。
誤區2:長期服藥可引發智力障礙
兒童患兒長期服用抗癲癇藥,還會引發智力障礙、精神心理障礙。因此,在藥物選擇方面應更為謹慎。患者服抗癲癇藥期間必須定期檢查肝功能。如果患兒同時患有乙肝或攜帶乙肝病毒,就需要換用對肝功能損害相對小的新藥。
由于神經系統沒有發育成熟,可塑性強,符合手術指征的患兒如果盡早手術,切除致癇灶后,康復效果會比成年人更明顯。
誤區3:孩子長大后癲癇能自然痊愈
癲癇患兒家長有時會聽到這樣一種說法:“抗癲癇藥物會影響小孩智力發育,如果癲癇發作不頻繁,不治療,等孩子長大了也能自然痊愈。”對此,在14歲以下的癲癇患兒中,少部分屬于枕葉晚發型。這類患兒隨著年齡增長,病情有望自然痊愈,可以不著急吃藥。
但是,枕葉晚發型癲癇患兒所占比例還不到10%,占大多數的屬于顳葉或其他類型的癲癇,必須吃藥或者通過手術控制病情。顳葉癲癇患兒如果不予干預,孩子病情只會越來越嚴重,影響智力發育和生活質量。他建議,家長不能套用別人的經驗,必須遵從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