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維生素缺乏或某些食物添加劑或色素所致的代謝雜亂與兒童多動癥行為有關。此外,孕婦圍產期缺氧、產傷、腦缺氧都是多動癥的誘發因素。多動癥患兒通常在學齡前已出現癥狀,表現為活動過多、注意力不集中、沖動任性、自控能力差,此時家庭和學校要聽取醫生的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配合治療,幫助患兒早日恢復健康。
導致多動癥形成的十大誘因
1、家庭背景不良。多動癥兒童的父母一般受教育程度較低,社會經濟層次較低,不會教育孩子,不講文明或簡單粗暴,促成多動癥的發生。
2、神經心理學因素。可能是由于中樞神經系統成熟延遲或是由于大腦皮質的覺醒不足引起精神發育受損或成熟延遲。這也屬于引起多動癥的原因。
3、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腦內神經遞質濃度降低,削弱了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活動,使孩子動作增多。因此,多動癥兒童首先必須考慮藥物治療。非母乳喂養的兒童,父母尤其應該注意這一多動癥的病因。
4、輕微腦組織損害。由于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神經遞質傳遞信息失調所致的多動癥的病因。如妊娠時病毒感染服藥、圍產期缺氧、母孕期的影響、新生兒窒息、產傷、腦缺氧、腦損傷、剖腹產、早產、過期產、鉗產、生后感染以及外傷等。
5、多動癥兒童在家庭中地位較低。據調查,在家庭中地位較低者,正常兒童僅占被調查對象的6%,而多動癥兒童竟占37%。這是多動癥形成的原因之一。
6、不當飲食。對食物產生變態反應(尤其食物中所含添加劑,人造色素,調味品,防腐劑)。
7、生物化學因素。經大量研究證實,多動癥兒童中樞單胺類受體(一種神經介質,起通報大腦信息的作用,是與精神活動密切相關的化學物質)更新較慢;也有研究發現,維生素缺乏或某些食物添加劑或色素所致的代謝雜亂與兒童多動癥行為有關。這也可作為多動癥的原因。
8、缺鐵。國外學者還注意到缺鐵也是多動癥的病因之一。鐵具有輸送和貯存氧的功能外,還參與線粒體的電子傳遞、兒茶酚胺代謝、核糖核酸(DNA)合成等生化過程;缺鐵可使多巴胺受體功能障礙,出現易怒、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等癥狀。
9、缺少其它微量元素。鋅缺乏亦可參與多動癥的發病,因為缺鋅時可影響生長發育,引起心理變態等。體內鎂和錳減少也是多動癥的病因。
10、鉛中毒。一般認為,兒童鉛中毒多為慢性過程,長期接觸微量元素鉛,可以干擾中樞神經介質乙酰膽堿和兒茶酚胺的正常代謝,可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發生紊亂。研究人員發現體內鉛水平增高,與兒童智力發育和行為異常有關。鉛中毒是多動癥的病因之一。
溫馨提示:治療機構魚龍混雜,再加上多數家長對多動癥認識上的欠缺,很容易導致誤選非專業醫院,或者是非專業臨床經驗醫生進行治療,而導致患兒病情拖延加重,難以治愈。因此,家長若學會準確區分不聽話與多動癥的區別,及時讓孩子得到正規的治療。
【參考文獻:《家有頑童:孩子有了多動癥怎么辦》《多動癥的心理研究與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