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區是人體肝臟所在部位,確切位置在右上腹部的排肋內、右隔膜下。事實上,很多病人肝炎發生時并無任何明顯的癥狀表現,而是精神良好,能吃能睡,活動如常,體力也不覺得減退,總之似乎一切正常。
只因升學、參加工作、結婚、出國或常規的健康體檢等,才偶然發現身患肝炎,有的還處于重癥狀態。所以發現患病后還是應該及時去治療,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的介紹,肝病大三陽的治療方法哪種最好。
肝病大三陽的治療方法哪種最好
低頻脈沖療法
說到低頻脈沖療法安全無副作用的優勢,就不得不提一下傳統乙肝治療方法,以便用于對比。傳統服用藥物治療乙肝,例如干擾素、拉米夫定等,治療的效果雖然顯著,但是副作用比較大,而且容易發生耐藥,影響患者的治療和預后,而低頻脈沖療法是靶向的將藥物送入肝臟局部,保證它能不破壞正常肝細胞同時也在修復受損肝細胞,這樣顯然使乙肝治療更容易、療效更好。
乙肝抗病毒治療
在乙肝治療過程中,乙肝抗病毒治療可以說是最核心的一部分。因為只有長久抑制或者清除乙肝患者體內的病毒,乙肝患者的病毒才能長久穩定。
目前我國治療乙肝主要是抗病毒藥物治療和干擾素治療,而藥物治療主要是用來抑制病毒的復制,并不能徹底殺滅病毒,清除病毒,慢性乙肝患者需要長期服藥,極易造成病人的耐藥,病毒基因的變異和病情的反復。
干擾素(ifn)
ifn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其抑制病毒復制具有廣譜性、間接性、種屬特異性及受性依賴性。α-ifn的常用劑量為3~5mu/次,每周3次,療程4~6個月。也可采用3~5mu/d,1次/d,1個月后改為每周3次,療程同上。
可酌情應用1~2個療程。較小劑量(如1mu/次)達不到治療效果,更大劑量(如>10mu/次),易出現不良反應,對治療不能耐受的病例增加。適當延長療程可以減少反跳。
治療后約有40%的病人可獲得持久治療反應,即hbv dna(斑點雜交法)消失,hbeag轉陰,alt降至正常或基本正常,大部分病人抗-hbe轉陽,隨訪1年,仍保持穩定不變。
經α-ifn治療后hbsag轉陰病人約占10%左右,一般發生在治療中或治療結束后3個月內。持久治療效應病人在治療結束后一年,肝活檢顯示較治療前有明顯好轉。
獲持久治療效應的病人,約有20%~30 %可復發,復發者多數為治療不夠充分,如重復治療,一般仍有良好反應。
其他核苷類似物
如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為胞嘧啶核苷類似物,抑制病毒反轉錄酶,動物實驗顯示對鴨、土撥鼠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成人用量為每日100mg,口服,經1~2個月治療后多數病人hbv dna可轉陰,alt也隨之下降但停止治療后易反跳。
泛昔洛韋(famciclovir)為鳥嘌呤核苷類似物,經歐洲、澳大利亞多中心研究,認為抗hbv復制效果與3tc相似。
以上就是關于“肝病大三陽的治療方法哪種最好”的詳細介紹,患了慢性乙肝,活動負荷過大或終日無所事事都是錯誤的。正確的做法是適度運動,勞逸結合。
由于個體差異很大,具體的活動量需要自己靈活掌握,沒有量的規定。一般以活動結束后沒有明顯的疲勞感為宜。活動項目以散步、太極拳等比較舒緩的運動為宜。希望以上內容對您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