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現吐奶,常常令年輕的父母們憂心忡忡,其實他們最為關心的是寶寶的吐奶究竟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
我們知道,新生兒時期除了喂養不當導致的新生兒溢奶外,許多因素尤其是內外科疾病都和新生兒吐奶有關。由于新生兒吐奶常常是嚴重疾病的早期表現,而頻繁嘔吐除了直接影響營養吸收外,還可以導致脫水、酸中毒等代謝紊亂的表現,亦是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的直接原因。因此,對于新生兒嘔吐,明確其病因是最為至關重要的。
臨床常見的新生兒嘔吐原因有:
1、羊水吸入:由于羊水大量吸入,對胃造成一定的刺激。新生兒常在生后不久即出現嘔吐,吐出清水、粘液或帶少量血性的液體,但一般情況良好。對于羊水吸入導致的頻繁嘔吐可用1%的蘇打水洗胃。
2、幽門痙攣:新生兒時期由于幽門功能暫時失調常在喂奶后不久出現噴射狀嘔吐,常吐出大量乳汁和乳凝塊,時好時壞。對于幽門痙攣,可以用 1:1000阿托品在吃奶前5-10分鐘滴入口腔內,先從1滴開始,逐步增加,最大量不得超過4滴,直到小兒出現面紅為止,一般能獲得明顯療效。
3、先天性幽門肥厚性狹窄:臨床常常在生后2周左右出現嘔吐,進行性加劇,常表現為噴射性嘔吐,但吐后仍有饑餓感。由于頻繁嘔吐,新生兒常出現脫水和營養不良。
4、先天性食道閉鎖:新生兒生后即發生劇烈的嘔吐,常吐出泡沫狀液體。
5、先天性腸閉鎖:生后1天內常出現持續性嘔吐,吐奶后癥狀常有所緩解,但吃奶后幾小時又開始嘔吐,吐出物常伴有奶、膽汁和糞便樣的液體。
6、先天性腸旋轉不良:生后數日內常出現間隔性嘔吐,時輕時重,嘔吐物可為奶汁或膽汁。
7、先天性巨結腸:生后胎便排除延遲、無胎便或有頑固的便秘,臨床常伴有進行性的腹脹、嘔吐。
8、新生兒便秘:新生兒一般生后12小時內開始排出胎糞,如果生后數日排便極少或胎便排出時間明顯延長,臨床也可出現腹脹、吐奶。對于新生兒便秘可以用生理鹽水灌腸,一旦大便通暢,腹脹和嘔吐常隨之緩解。
9、感染因素:是新生兒嘔吐最常見的原因,除了消化道本身感染如新生兒腹瀉、肝炎等外,消化道外的感染如中耳炎、肺炎、敗血癥、腦膜炎等,也是引起新生兒嘔吐的常見原因。
10.藥物反應:嬰兒因病服用紅霉素以及苦味強烈的藥物等,或嬰兒吸吮母親服用磺胺藥、四環素、紅霉素的乳汁,由于藥物刺激胃腸道而引起嘔吐。一般在停藥之后嘔吐即停止。
11、中樞性嘔吐:分娩時的頭顱產傷、顱內出血、先天性大腦發育不全都可出現嘔吐,此類患兒同時可伴有神經系統的有關表現。
12.新生兒出血癥:因胃內出血,血液刺激胃內粘膜而引起嘔吐。嘔吐物為咖啡色或鮮紅色。經維生素K治療之后出血就可停止,嘔吐也隨之消失。
綜上所述,對新生兒期的嘔吐,了解病史、生產史、是否吸入羊水、喂養史以及胎便排出情況和其他伴發癥狀是非常重要的。家長應該多關注新生兒的腹部,觀察有無胃型、腸型、腹部腫塊等,并應仔細檢查肛門。對早期出現的頻繁嘔吐,在沒有明確診斷前應先禁食。一旦發生嘔吐,應取側臥位,以避免窒息的發生,同時應立即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