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硬化尚缺乏敏感而又特異性的早期實驗室診斷方法。病人多有脂代謝失常,主要表現為血總膽固醇增高、LDL膽固醇增高、HDL膽固醇降低、血甘油三酯增高、血β脂蛋白增高、載脂蛋白B增高、載脂蛋白A降低、脂蛋白(α)增高、脂蛋白電泳圖形異常,90%以上的病人表現為Ⅱ或Ⅳ型高脂蛋白血癥。以下為頸動脈硬化的治療方法。
頸動脈硬化的西醫療法
1、擴張血管,解除血管運動障礙
①單硝酸異山梨醇,每次20毫克,每日2-3次;緩釋膠囊每次40毫克,每日1次;
②硝基地平緩釋片(拜新同),30毫克,每日1次;
③地爾硫卓(合心爽緩釋片)60毫克,每日1次。
2、調節血脂
在合理膳食、適量運動的基礎上,血脂仍高于正常時,可用調脂藥。
①降低甘油三脂的藥物有
非諾貝特、阿伐他汀、吉非羅齊。
②降低膽固醇的藥物有
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
3、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藥物
可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血管阻塞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常用藥物有,腸溶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等。
4、溶解血栓藥和抗凝藥
對動脈內血栓導致管腔狹窄或阻塞者,可用溶解血栓藥、抗凝藥,如尿激酶、重組組織型纖維旦白溶解酶原激活劑、肝素等。
5、水蛭素
水蛭素是一種直接凝血酶抑制劑,即與凝血酶直接結合,抑制凝血酶的活性,產生抗凝作用。水蛭素不僅能夠抑制激活狀態的凝血酶,還能對凝血酶產生起負反饋作用,從而阻斷血凝過程的級聯反應,抑制凝血酶誘導的血小板活性。因此,水蛭素的抗凝作用非常專一,對動脈硬化的形成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除了以上的動脈硬化的治療方法外,還可以采用介入治療,包括對狹窄或閉塞的血管施行再通,重新或旁路移植等外科手術,可以恢復動脈供血。
頸動脈硬化的中醫療法
扶正化瘀是中醫治療大法和基本原則,扶正的中藥有,蟲草,絞股藍等,化瘀的有丹參,桃仁等,同時可以考慮應用軟堅散結的藥物,如鱉甲。血脂康、脂必妥等也有一定的調脂作用。
溫馨提示:頸動脈包括頸總動脈及分支,即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頸動脈硬化導致的頸動脈狹窄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由于大多數頸動脈硬化沒有臨床癥狀,所以常常被忽視。一部分病人有臨床癥狀,包括一過性或持續性單眼失明、一過性腦缺血發作。所謂一過性即短暫性、一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