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動脈導管未閉是先天性心臟病的一種癥狀,在我國先心病每年的發病人數都在不斷的上升中,動脈導管未閉是一種什么癥狀呢,該采用什么方法來治療呢,專家告訴您,治療動脈導管未閉的方法是有很多的,下面就讓專家為您具體說說:
(一)導管結扎術
又分單純結扎法和加墊結扎法。
1.單純結扎法
系用兩根粗線繞過導管作雙重結扎,或在主動脈側作荷包縫合結扎,或在兩結扎線之間附加貫穿縫合結扎。適用于導管細長而富于彈性者。
2.加墊結扎法
系用寬如導管長度的滌綸布片,?成略細于導管直徑的圓柱狀,將其游離緣與卷體縫固,并保留布卷中段作結后的線備用,縫攏布卷兩端以防其松散。將布卷順置于導管上,以繞過導管的兩根粗線將其結扎于導管上,并將兩結扎線分別與留置于布卷上的縫線相互作結,以防卷墊滑動。此法系結扎線著力于卷墊上將導管腔壓閉,而結扎線對導管壁的扯割力甚微,可避免像單純結扎法導管壁有被結扎線扯裂的危險和導管復通之虞。如墊結扎法特別適用于導管粗大、導管壁彈性較差(如并發肺動脈高壓或曾患導管內膜炎)的病例。
(二)導管切斷縫合術
用兩把專用無創傷導管鉗,分別夾在導管的主動脈側和肺動脈側盡端。如導管較短,其主動脈端可用長彎動脈鉗或Potts-Smith鉗夾在降主動脈上,以擴大導管的長度。在兩鉗之間邊切邊用3-0無創傷針線連續縫合導管的主動脈切端,待導管切斷后再連續縫返起針處作結,繼之連續往返縫合導管的肺動脈切端(圖4)。導管切斷縫合術要求有質量可靠的導管鉗和良好的血管縫合技術,否則手術時有出血致死的危險。
(三)導管鉗閉術
適用于直徑在2cm以內、管壁彈性較好的導管。用特制的動脈導管鉗閉器,于導管的主動脈端及肺動脈端各鉗閉1次,使鉗閉器內裝的成排鈦釘穿過導管的前后壁而彎曲將其壓閉(釘書機原理)。由于局部操作空間較小,妥貼安放鉗閉器有時會遇到困難,甚至引致導管壁損傷出血,應引起警惕。
對肺動脈高壓已達臨界水平的病例,手術中在閉合導管操作之前,應作導管阻斷試驗,如在15分鐘的阻斷期內血壓及心電圖無顯著改變,再完成閉合導管手術,否則應放棄手術。
為提高動脈導管未閉合術的安全度,可在游離及處理導管之前,在導管處近、遠端的主動脈上套置紗帶,以備不測時勒緊紗帶控制出血。在閉合導管操作之前,麻醉師給予適度降壓措施,使動脈收縮壓維持在12.0kPa(90mmHg)左右,有助于減少導管破裂出血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