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的確切發病機制不明,環境因素與CLL發病無明顯相關,已報告與其他類型白血病發病有密切相關的因素如電離輻射,化學致癌物,殺蟲劑等均與CLL發病無關,病毒感染如HCV(C型肝炎病毒),EB病毒亦與CLL發病無關,雖然CLL病人中男性明顯多于女性,但未發現性激素與CLL發病之間有相關,目前研究集中在CLL發病與遺傳因素,染色體,細胞癌基因和抗癌基因改變的關系。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發病機制
1、遺傳因素
CLL發病率在白種人和黑種人高,在亞洲黃種人低,其發病率并不因人種的遷居而變化,提示不同種族的某些遺傳因素與CLL發病相關,此外,相繼有報告在同一個家庭中多人發生B細胞型CLL,CLL患者第一代子女患CLL或其他惡性淋巴增生性疾病的危險性為普通人3倍,且多在年輕時發病,也提示遺傳因素在家族性CLL發病中有重要作用。
2、染色體
CLL的細胞遺傳學研究較困難,因其淋巴細胞不易受有絲分裂原刺激而增生,不易得到分裂象細胞,近年來,通過改進刺激CLL細胞分裂技術,應用染色體R顯帶和原位雜交(FISH)法提高了CLL染色體研究成功率,約50%CLL患者發現有克隆染色體異常,而其余正常核型患者可能是正常T細胞核型而未檢測到CLL的B細胞異常核型。
3、特殊基因改變
(1)p53基因
p53基因為一種重要的腫瘤抑制基因,位于17p13.1部位,編碼53-kD核酸磷酸蛋白,其突變或缺陷可能為近半數腫瘤患者的致病原因,17號染色體短臂缺失僅見于10%~15%的CLL患者。
(2)多劑耐藥基因-MDR
約40%CLL患者MDR-1基因表達增高,MDR-1位于7q21.1,編碼170kD跨膜部糖蛋白,在CLL患者B細胞中MDR-1表達增加而在正常B細胞中表達不增加,此外由于治療或其他因素也可誘導MDR-1基因表達增加,MDR基因異常表達更多是促進CLL患者病程進展原因而不是CLL原發病因。
(3)bcl-2
bcl-2基因位于染色體18q21,大多數CLL患者由于bcl-2基因重排而表達增加,約有5%左右CLL患者bcl-2基因重排是位于2號和8號染色體上的IGk或λ輕鏈基因與位于18號染色體bcl基因易位,但除基因重排外,CLL白血病細胞bcl-2表達增加與其基因位點的低甲基化有關,可能還有一些尚未了解的基因亦參與作用,使CLL細胞抵抗凋亡。
4、細胞因子
CLL細胞具有分泌多種細胞因子的能力,如TNF-α,TGF-β(轉移生長因子β),IL-7(白介素-7),IL-5,IL-2等,這些因子具有直接或間接刺激CLL白血病細胞增生或防止CLL細胞凋亡作用,同時具有抑制正常淋巴細胞和骨髓造血有關細胞增生作用,因而細胞因子與CLL患者發病和疾病進展均相關。
細胞動力學研究顯示,CLL患者周圍血中被3H標記的白細胞數量少,提示大多數白細胞處于休止期,(G0期)而不增殖,同時發現幾乎所有的CLL的白細胞均表達高水平的抗凋亡蛋白bcl-2,及低水平的凋亡收蛋白bax,故bcl-2/bax比例失衡,致細胞凋亡受阻,符合臨床上大量成熟小淋巴細胞積聚的現象,構成CLL的主要病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