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紫癜是一種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血管變態反應性出血性疾病,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認為可能是通過以下兩種機制導致發病。
1、Ⅰ型變態反應
致敏原進入機體與體內蛋白質結合成為抗原,后者刺激機體產生IgE抗體,該抗體結合于血管周圍及結締組織中的肥大細胞及血液中的嗜堿性料細胞表面。當致敏原再次進入時,直接與IgE結合,激發肥大細胞等釋入組、慢反應物質A等炎癥介質,引發小血管炎。
2、Ⅲ型變態反應
HSP患者血清IgA濃度升高,外周血中產生IgA的細胞數增加,在疾病活動期可測到含IgA、C3、因子P等循環免疫復合物;免疫熒光可測到沉積于皮膚毛細血管和腎毛細血管的IgA與C3組成的免疫復合物。因此推測過敏原進入機體后,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形成循環抗原-抗體復合物,后者通過替代途徑激活補體系統,造成小血管損傷。
上述兩種可能制作用的結果都是引起皮膚及內臟的小血管炎、血漿外滲,最終引起皮下組織、黏膜及內臟器官出血及水腫。皮膚、關節、胃腸道、腎臟等器官的血管受累,可引起相應的一系列臨床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