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53歲的邵陽患者楊平喜患有高血壓,經常出現背痛、心絞痛等癥狀。6月2日,他被確診為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住進湘雅二醫院血管外科。入院后,他的病情急劇加重,排大便時經常全身乏力,腹痛劇烈。醫院根據其病情,安排各項檢查,完善手術前的準備。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血管外科主任:舒暢教授
下午2時許,楊平喜心態平和,由老伴鄧麗華攙扶著排大便,但排便不暢。“完了,完了,我不行了,下半身癱瘓了!”楊平喜突然驚呼。他驚出一身冷汗,腹部絞痛,用手一摸雙腿,雙腿僵直,毫無知覺。
鄧麗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定了定神,伸出顫抖的手一摸,立刻又縮了回來。
看到這一幕,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血管外科主任舒暢教授立即判斷,楊平喜的主動脈夾層再次撕裂,脊髓缺血已表現為雙下肢截癱和大小便不受控制,只有立即進行手術,楊平喜才有生還的希望。
下午5時許,楊平喜被送入了手術間。兩個小時后,手術順利完成。
當晚8時許,楊平喜被送入了重癥監護室(ICU)。護士在替楊平喜吸痰時,他的腳趾微微顫動了幾次。舒教授觀察到這一個細微的動作,他的臉上閃過一絲微笑:楊平喜的雙腿有希望恢復知覺。
中南地區首例、全國第三例同類手術
舒暢教授表示,高血壓容易引發主動脈夾層。患者排便時憋氣、用力,血壓進一步升高,易導致主動脈夾層破裂,內臟缺血伴有腹部劇痛等。
極少數患者會出現主動脈夾層急性脊髓缺血,這類病例非常特殊。脊髓缺血,伴有內臟器官缺血,肝、脾、腎等功臟器能嚴重缺血受損時,救治時的風險非常大,手術難度大。如果不及時進行處理,將導致患者死亡。
目前,楊平喜下肢已經恢復知覺,肌力達到3級,大小便功能也正在恢復過程中,將于近日出院。
據相關資料顯示
湘雅二醫院成功實施的該例手術是中南地區首例,是全國第三例。患者從手術到下肢功能恢復僅用3個小時。而此前全國最快恢復下肢功能的時間是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