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性髖關節異常(ddh)過去也稱先天性髖關節脫位(cdh),發病率約為0.9‰。主要指出生時髖關節發育不全,并在出生后繼續惡化的髖關節發育性異常病變。由于脫位程度的不同,發育性髖關節脫位可分為:1.完全性脫位;2.半脫位;3.單純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即主要表現為髖臼頂比較傾斜,可以發展成為完全脫位或半脫位。
如果不能早期得到診斷和治療,該病變將繼續發展直至髖關節完全脫位或早期出現髖關節退行性變化。研究結果表明,50%以上髖脫位者至成年都會較早發生髖關節退行性改變,甚至需要進行髖關節置換。
ddh的診治關鍵是早期診斷,早期正確治療。而且越早診斷,治療越容易,結果越安全有效。隨著年齡的增加,未經治療的ddh患者其病理改變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加重,也給治療帶來困難和療效的不確定。據初步統計,患ddh的嬰幼兒通過正確有效的治療,大部分可以恢復到接近正常解剖關系的髖關節,然而,大于2歲的患兒,即使得到了正確的治療,仍然有可能出現髖關節殘余畸形和早期發生骨性關節炎。
通常而言,早期的保守治療可以持續到2歲左右,手術治療一般希望在6歲前完成,單側病變可以將治療年齡擴大到8~10歲,但隨著年齡的增大,繼發病變的加重,治療的難度越來越大,療效也更難以保證。
那么,我們如何能夠做到早期診斷呢?首先,我們需要認識該疾病。ddh是一種多因素疾病,包括基因因素和環境因素。比如內分泌因素、遺傳因素, 或者分娩中的一些因素(如胎位因素)等等很多原因都可以造成髖關節發育不好,最后造成脫位。其次,需要仔細觀察,從嬰幼兒的表征上有時可以發現髖關節部有彈響,兩腿的長短不一致,一側腿的活動度和靈活性差,兩腿臀部皮紋不對稱,雙腿分髖活動不一致,或者伴有其他畸形,如肌性斜頸、馬蹄內翻足等。以上這些高度危險因素需要引起家屬的重視,一旦發現有疑問,需要及時向專科醫生咨詢,得到早期的診斷和治療。
最后,影像學的發展為我們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超聲波具有可以穿透軟骨的物理特性,是新生兒和小嬰兒尚未骨化的髖關節顯示結構的有效手段。在發育性髖關節脫位的診斷上,超聲波比目前常用的x線檢查方法能夠更加早期地發現髖關節脫位的征象。對于小于6個月的兒童,尤其是4個月以下的兒童,超聲波能夠明確地體現出影像學的優勢,并且能夠減少采用其他影像學檢查方法對嬰幼兒電離輻射的危害。
隨著兒童保健意識的加強,在家長和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希望髖關節脫位的孩子最終都能夠得到早期的診斷和早期正確有效的治療,遠離髖關節脫位后遺殘疾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