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是一種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損容性。以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瘢痕為特征。各年齡階段人群均可發生,但以青少年發病率最高。青少年出現的痤瘡,一般情況是尋常痤瘡(見分類中介紹),又俗稱青春痘,有些人也把痤瘡稱為粉刺,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因為粉刺只是痤瘡的一個表現而已,痤瘡還可以表現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瘢痕等。痤瘡的形成與皮脂腺堵塞、角化、感染、炎癥均有關,所以治療便從這些基本情況入手。
痤瘡局部治療的最佳方法需要結合外用藥物治療,下面請看具體介紹
(一)維A酸類藥物
0.025%~0.1%維A酸(全反式維A酸)霜或凝膠:此藥可以調節表皮角質形成細胞的分化.使粉刺溶解和排出。開始用藥5—12d時皮膚有輕度刺激反應,如局部潮紅、脫屑,有緊繃或燒灼感,但可逐漸消失。故應從低濃度開始使用,每晚應用1次。避免光照后增加藥物刺激性,癥狀改善后每周外用1次。
13-順維A酸凝膠
調節表皮角質形成細胞的分化,減少皮脂分泌,每日1次或2次。
第2代維A酸類藥
0.1%阿達帕林凝膠,每晚1次,治療輕、中度痤瘡有較好療效。0.1%他扎羅汀乳膏或凝膠,隔日晚上使用1次,以減少局部刺激。
(二)過氧苯甲酰
此藥為過氧化物.外用后可緩慢釋放出新生態氧和苯甲酸,具有殺滅痤瘡丙酸桿菌、溶解粉刺及收斂作用。可配制成2.5%、5%和10%不同濃度的洗劑、乳劑或凝膠,應從低濃度開始使用。含有5%過氧苯甲酰及3%紅霉素的凝膠可提高療效。
(三)抗生素
紅霉素、氯霉素或克林霉素(氯潔霉素)用乙醇或丙二醇配制,濃度為1%~2%,療效較好。1%克林霉素磷酸酯溶液系不含油脂和乙醇的水溶性乳液,適用于皮膚干燥和敏感的痤瘡患者。l%克林霉素溶液也同樣有效。
(四)壬二酸
此藥能減少皮膚表面、毛囊及皮脂腺內的菌群.尤其對痤瘡丙酸桿菌有抑制作用及粉刺溶解作用.對不同類型的痤瘡均有效。可配成15%一20%的霜劑外用,其不良反應為局部紅斑與刺痛。
(五)二硫化硒
2.5%二硫化硒洗劑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蟲及細菌的作用,可降低皮膚游離脂肪酸含量。用法為潔凈皮膚后。將藥液略加稀釋均勻地涂布于脂溢明顯的部位,約20分鐘后再用清水清洗。
(六)硫磺洗劑
5%~10%硫磺洗劑具有調節角質形成細胞的分化、降低皮膚游離脂肪酸等作用,對痤瘡丙酸桿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水楊酸等果酸類產品,也是近年來常用在治療青春痘、毛孔粗大、美白等方面,它本身所具有加速細胞的再生周期,加速青春痘的愈合并且抗痘作用已備受肯定,但這類產品的使用不可超過半年。如果要換膚也最好能找專業皮膚科醫生進行。
溫馨提示
局部清洗痤瘡時,需用清水洗臉,去除皮膚表面的油脂、皮屑和細菌的混合物,但不能過分清洗。忌用手擠壓、搔抓粉刺。此外,忌用油脂類、粉類護膚美容化妝品及含有糖皮質激素成分的軟膏及霜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