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實踐證明增強體質和增進健康,糾正貧血和營養不良、積極治療全身性慢性疾病,戒煙戒酒等都有利于不孕不育患者恢復生育能力;掌握性知識,學會自我預測排卵,在排卵期(排卵前2~3天或排卵后24h內)性交,進行適當的性交次數,這些均有利于增加受孕機會。
不孕不育患者無排卵的藥物治療
①有高催乳素血血癥
當PRL>0.8nmol/L則要進一步分清引起的原因。
如為藥物引起,應先停藥或改換藥物,再進行檢測;如為功能性高催乳素血血癥,可用溴隱亭治療;如為垂體腺病引起者,則先用溴隱亭治療,若治療效果不佳,或瘤體直徑>10mm或有腫瘤壓迫視交叉神經出現視力障礙者,則應選用摘除腺病的手術治療。
如經上述治療PRL已恢復正常,而仍無排卵者,可加用克羅米酚或人絕經期促性腺激素尿促性素(HMG)治療。
②催乳素值正常病人的治療
可按FSH和LH測定值的高低將其分成3類。
A.低促性腺激素類(FSH LH均低于5U/L)
其原因不明,有的為希恩綜合征等。
治療方案為
先用雌激素或雌-孕激素周期療法,以糾正因長期閉經所引起的子宮內膜萎縮;隨后采用氯米芬(克羅米酚)或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治療;若用氯米芬(克羅米酚)無效,最后可用尿促性素(HMG)-絨促性素(HCG)治療,或克羅米酚+尿促性素(HMG)+絨促性素(HCG)療法。
B.正常促性腺激素類(FSH、LH值介于5~40U/L)
常見于多囊卵巢綜合征,適用于月經延遲而無定期者。
方法
先用孕激素引起撤藥性子宮出血;隨后采用氯米芬(克羅米酚)或他莫昔芬治療;若伴有高雄激素癥可選用潑尼松+氯米芬(克羅米酚)。
治療
用氯米芬(克羅米酚)無效,改用尿促性素(HMG)-絨促性素(HCG)或氯米芬(克羅米酚)+尿促性素(HMG)+絨促性素(HCG)。
治療
同時監測卵泡發育,待卵泡成熟時應用絨促性素(HCG)誘發排卵,最后還可選擇卵巢楔形切除術。
C.高促性腺激素類(FSH、LH值>40U/L)
最多見的有卵巢早衰或卵巢對促性腺激素不敏感綜合征。前者因卵巢內無或僅有極少一些卵細胞,所以藥物誘發排卵難以成功;后者可用促黃體激素釋放激素抑制促性腺激素,然后再用尿促性素(HMG)-絨促性素(HCG)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