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間接因素導致脊髓損傷,在損害的相應節段出現各種運動、感覺和括約肌功能障礙,肌張力異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應改變。脊髓損傷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基本治療
1、合適的固定
防止因損傷部位的移位而產生脊髓的再損傷一般先用頜枕帶親牽引或持續的顱骨牽引。
2、減輕脊髓水腫和繼法性損害的方法
(1)地塞米米松,10-20mg靜脈滴注,連續應用5-7天后,改為口服,每時3次,每次mg,維持2周左右。
(2)甘露醇,20%甘露醇250ml靜脈滴注每日2次,連續5-7次。
(3)甲潑尼龍沖擊療法每公斤體重30mg劑量一次給藥,15分鐘靜脈注射完畢,休息45分鐘,在以后23小時內以5.4mg(kg/h)劑量持續靜脈滴注,本法只使用于受傷后8小時內者。
(4)高壓氧治療。據動物實驗,傷后2小時進行高壓氧治療效果最好,這顯然不適合于臨床病例根據實驗經驗,一般傷后4-6小時內應用也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3、手術治療
手術只能解除對脊髓的壓迫和恢復脊椎的穩定性,無法使損傷的脊髓恢復功能。手術的途徑和方式視骨折的類型和致壓物的部位而定。
手術的指征是
(1)脊椎骨折,脫位有關節突交鎖者。
(2)脊柱骨折復位不滿意,或仍有脊柱不穩定因素存在者。
(3)影像性顯示有碎骨片凸出至椎管內壓迫脊髓者。
(4)截癱平面不斷上升,提示椎管內有活動性出血者。 MRI顯示脊髓內有出血者可在脊髓背測正中切開脊髓至中央溝,清除血塊與積液,有利于水腫的消退。 手術后的效果術前年年難以預料,一般而言,手術后截癱指數可望至少提高一級,對于完成性截癱而言,提高一級并不能解決多少問題,對于不完全性截癱而言,提高一級移意味著可能改善生活質量。
二、綜合治療
1、物理治療
主要是改善全身各個關節活動度和殘存肌力增強訓練,以及平衡協調動作和體位交換及轉移動作(例如:臥位到坐位、翻身、從床到輪椅、從輪椅到廁所馬桶等移動動作)。
2、作業治療
主要是日常生活動作(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職業性勞動動作,工藝勞動動作(如編織等),使患者出院后能適應個人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勞動的需要。另外,作業部門還給患者提供簡單的輔助工具,以利家庭生活動作的順利完成。
3、心理治療
針對心理不同階段(如否認、憤怒、抑郁、反對獨立求適應等各個階段)的改變制定出心理治療的計劃,可以進行個別和集體、家庭、行為等多種方法。
4、康復工程
可以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來練著站立和步行,另外也可配備一些助行器等特殊工具,靠這些工具來補償功能的不足。
5、臨床康復
用護理和藥物等手段,預防各種合并癥發生,亦可進行一些治療性臨床處理,減輕癥狀,促進功能恢復。
6、文體康復
利用文娛、體育手段使患者進行全身綜合訓練及輪椅的使用訓練(如耐力和技巧訓練),并且為進行社會活動做出適應訓練。
7、理療
利用水療、光療、生物反饋等有針對性促進康復。
8、中醫康復
利用祖國傳統醫學,進行針灸。按摩、電針、中藥離子導人等手段,促進康復,另外針對合并癥治療,亦可廣泛使用中藥內服、外用。
9、營養治療
制定合理食譜,加強營養發適應康復訓練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