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經常可以碰到關節疼痛、腫脹、發僵并伴有關節畸形、行動困難的患者,他們急切咨詢醫生亦渴望醫生下個準確的診斷,以解決他們的痛苦。然而,許多種疾病可以兩種表現并存,增加了診斷上的困難。但是,如果不能明確關節病的病因,就難予以針對性的治療。因此,專家提醒,有必要將常見的幾種引起關節疼痛、腫脹、發僵的關節病予以鑒別。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專家對于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的病因、癥狀做下全面的介紹。
關節疼痛、腫脹、僵硬主要的病理變化是所謂的滑膜炎。正常狀況下,關節腔內面有一層精致的滑膜,可分泌關節滑液,以潤滑和保護關節。當發生關節疾病時,滑膜會產生發炎反應,關節因發炎細胞的聚積而有紅、腫、熱、痛的現象。這種發炎反應嚴重時甚至侵犯整個關節,破壞軟骨甚至骨骼。若缺乏適當且有效的治療,關節將變形、僵直而無法活動。
一、關節腫脹:凡受累的關節均可出現腫脹,關節腫脹提示炎癥較重。典型的表現為關節周圍均勻性腫大,例如近端指間關節的梭形腫脹。關節腫脹在四肢小關節最易檢查出來,而肩髖等大關節腫脹卻不易發現。
二、關節疼痛與壓痛:絕大多數患者是以關節腫脹開始發病的。腫脹是由于關節腔內滲出液增多及關節周圍軟組織炎癥改變而致,表現為關節周圍均勻性腫大,手指近端指關節的梭形腫脹是類風濕患者的典型癥狀之一。關節疼痛的輕重通常與其腫脹的程度相平行,關節腫脹愈明顯,疼痛愈重,甚至劇烈疼痛。
三、晨僵:晨起局部或全身性關節活動不便的主觀感覺在醫學上稱為晨僵。晨僵常常被誤認為是受寒、受潮、睡覺姿勢不當等原因引起的。但晨僵其實和這些沒有關聯,它通常是疾病的信號,尤其是類風濕關節炎的重要癥狀和診斷依據之一。晨僵常是關節受累的第一個癥狀,大多出現在關節疼痛之前,病情嚴重時全身關節均可出現僵硬感。起床后經活動或溫暖后晨僵癥狀可減輕或消失。晨僵常伴有肢端或指(趾)發冷和麻木感。其他病因的關節炎也可出現晨僵,但不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明顯。
從以上對關節疼痛、腫脹、發僵三大癥狀的介紹可知,可以說廣義上認為凡是引起骨關節,肌肉疼痛的疾病皆可歸屬為風濕病。至今在風濕病分類上,廣義的已有100多種疾病,包括了感染性、免疫性、代謝性、內分泌性、遺傳性、退行性、腫瘤性、地方性、中毒性等多種原因引起的疾病。狹義上應該僅限于內科與免疫相關范疇的幾十種疾病。其中有些病還是跨學科的,如痛風,骨性關節病,感染性關節炎等。一旦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應該及早治療,并盡量保持關節活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