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起有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如鼻塞、噴嚏、咽痛咽癢、聲音嘶啞、頭痛、周身不適或肌肉疼痛、輕度畏寒、發熱等。主要表現為咳嗽和咳痰,伴發支氣管痙攣時可有氣急和哮鳴。本病一般呈自限性,體溫可在1周內恢復正常,但咳嗽有時延長數周方愈。若遷延不愈,可逐漸轉為慢性支氣管炎。
臨床10大癥狀表現
1、發病及咳嗽,發病可急可緩,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當炎癥累及氣管、支氣管黏膜則出現咳嗽、咳痰,病初為單聲干咳或咳出少量黏液痰,以后隨病情發展咳嗽加劇,痰呈黏液濃痰。嬰幼兒不會咳痰,多經咽部吞下。一般咳嗽持續7-10天,有時可遷延2-3周,甚至減輕后又復發,如不經適當治療可引起肺炎(肺炎【譯】:是指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的炎癥。一般由肺炎病菌等致病微生物,以及放射線、吸入性異物等理化因素引起。患者會出現發熱、咳嗽、咳痰、痰中帶血,可伴胸痛或呼吸困難等。)。
2、體溫可高可低,但多為低熱,少數可達38℃-39℃,可持續數天或持續2-3周。
3、年齡多見于1歲以下的小兒,尤以6個月以下嬰兒多見。年長兒全身癥狀較輕,可見頭痛、疲乏、食欲不振。嬰幼兒還可出現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
4、急性支氣管炎初期為干咳,痰量逐漸增多,漸成粘液膿性痰。慢性支氣管炎以持續性咳嗽為主,多月不愈,早晚加重,尤以夜間為明顯。痰量或多或少,以咳出為快。癥狀在夏季較輕,冬季易出現急性發作,使病情加重。反復發作者,體質多瘦弱。可并發肺不張、肺氣腫、支氣管擴張等。
5、有感冒前期癥狀,如咳嗽、噴嚏,1~2天后咳嗽加重,出現發作性呼吸困難、喘憋、面色蒼白、口唇發紺、三凹征,肺部體征早期喘鳴音為主,繼之出現濕音。癥狀嚴重時可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缺氧性腦病以及水和電解質紊亂。一般體溫不超過38.5℃,病程1~2 周。
6、血液白細胞多正常或輕度增加。血氣分析可見低氧血癥以及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降低或升高。胸部x線片以肺紋理增粗、雙肺透亮度增強或有小片陰影和肺不張。有條件可做呼吸道分泌物病毒快速診斷以明確病毒種類。
7、嬰幼兒癥狀較重,容易感覺疲勞,影響睡眠食欲。可發熱達38~39℃,偶可達40℃,多2~3日即退。甚至發生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癥狀。
8、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之后以咳嗽為主要癥狀。開始出現頻繁而較深的干咳,以后漸有支氣管分泌物。咳嗽一般延續7~10天,有時遷延2~3周,或反復發作。癥狀輕者無明顯病容,一般無全身癥狀。
9、在胸部可聽到干、濕羅音,羅音或粗或細,大多是中等濕羅音,主要散在下胸部,偶可限于一側。咳出分泌物后,羅音可暫時減少。偶因支氣管內積痰太多,呼吸音可減低,但咳出痰液后,呼吸音即恢復正常。
10、急性支氣管炎,是小兒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疾病。本病常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也常為肺炎的早期表現。也有的是小兒急性傳染病如麻疹、百日咳、傷寒、猩紅熱等疾病的早期癥狀或并發癥。
溫馨提示
在護理小兒支氣管炎患者時,應注意室溫宜恒定,避免太高,太低及太干燥等。平時室內保持通風,適當換氣,但避免對流風,以免病兒再次受涼。要經常協助病兒變換體位,輕輕拍打背部,使痰液易于排出。
【參考文獻:《小兒疾病一本通》、《支氣管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