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射病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在中暑的分級中就是重癥中暑。該病通常發生在夏季高溫同時伴有高濕的天氣。該病對患者的身體有很大的危害性,如果日常出現熱射病的癥狀時,還需及早治療。
中暑的分型
1、先兆中暑是患者在高溫環境中勞動一定時間后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正?;蚵杂猩摺?/p>
2、輕癥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癥狀外,還會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脈搏快速等表現,體溫升高至38.5℃以上。
3、重癥中暑包括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型。
專家稱,熱射病的典型臨床表現為:高熱(41℃以上)無汗和意識障礙。常在高溫環境中工作數小時或老年體弱慢性病患者,在連續數天高溫后發生中暑先驅癥狀有全身軟弱乏力、頭昏、頭痛、惡心、出汗減少、繼而體溫迅速上升出現嗜睡譫妄或昏迷、皮膚干燥、灼熱、無汗、呈潮紅或蒼白。
周圍循環衰竭時呈紫紺,脈搏快脈壓增寬血壓偏低可有心律失常、呼吸快而淺后期呈陳-施氏呼吸。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瞳孔縮小后期擴大,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嚴重患者出現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腫、腦水腫或肝腎功能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實驗室檢查有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多,尿蛋白和管型出現血尿,素氮谷丙和谷草轉氨酶、乳酸脫氫酶、肌酸磷酸激酶和紅細胞超氧化物,岐化酶增高血pH降低血,鈉鉀降低,心電圖有心律失常和心肌損害表現。
熱痙攣常發生在高溫環境中,強體力勞動后患者常先有大量出汗,然后四肢肌肉腹壁肌肉,甚至胃腸道平滑肌發生陣發性痙攣和疼痛,實驗室檢查有血鈉和氯化物降低,尿肌酸增高。
熱衰竭常發生在患者對熱不適應體內,常無過量熱蓄積,患者先有頭痛、頭暈、惡心、繼有口渴、胸悶、臉色蒼白、冷汗淋漓、脈搏細弱或緩慢血壓偏低,可有暈厥,并有手足抽搐,重者出現周圍循環衰竭,實驗室檢查有低鈉和低鉀。
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的主要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雖有所不一,但在臨床上可有二種或三種同時并存,不能截然區別。
溫馨提示
在高溫條件下進行體力活動或非體力活動都可能引發這種嚴重中暑。如得不到及時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達40%至50%。因此,在遇到高溫天氣,一旦出現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時,要注意及時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