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兩種類型。腦卒中發作前大多數病人都有一些前兆,說話吐字不清是腦卒中發作較為常見的先兆,這是由大腦短暫供血不足,影響了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所致。若能抓住腦卒中發作前的蛛絲馬跡,便能給治療爭取時間.
大量臨床經驗表明,腦卒中雖然來勢兇猛,但只有少數患者在發病前無任何先兆,絕大多數患者都有來自腦部瞬間血流驟變所發出的各種信號。據統計,腦卒中發病先兆有40多種,歸納起來有以下五個方面:
1.視覺異常
①一過性黑蒙
即突然眼前發黑,視物不清,但數秒鐘后可恢復。這是因顱內血流量減少,微小血栓通過視網膜動脈引起的。因為眼動脈是頸動脈的第一條分支,對頸動脈硬化、狹窄、缺血最敏感,所以,黑蒙可以看作腦卒中的最早預警信號。
②短暫性視力障礙
視物模糊或視野缺損呈陣發性發作,多在1小時內自行恢復。這是視網膜中心動脈或分支動脈因腦血流量減少引起閉塞的結果,但尚未出現腦神經征象,可視為較早期腦卒中預警信號。
2.語言障礙
說話吐字不清,有時出現口吃,甚至不會說話,是腦卒中發作前常見癥狀之一,主要因為大腦中動脈供血不足,影響了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但持續時間短,最長不超過24小時。
3.感覺異常
①麻木
一側面、舌、唇或/和肢體麻木,有時可伴有耳鳴、聽力減退或有視物旋轉感。
②眩暈
突然感到天旋地轉、搖晃不定、站立不穩,甚至暈倒在地。這種情況往往與眼睛看到雙重物像(復視)、耳鳴一起出現,其原因是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影響了平衡器官小腦。
4.運動障礙
①偏身或單側肢體無力或笨拙
一側面部、上下肢力量減弱、不受支配,口角歪斜、流涎,胳膊抬舉困難,手中拿的物品忽然掉落,走路時一只腳拖地甚至不能站立行走等。
②扭頸手麻征
常發生于頭轉向一側刮胡須時,突感手指無力,有的患者還伴有言語不清,1~2分鐘后恢復。主要原因為轉頭時,使已經硬化的頸動脈扭曲,從而加重了動脈狹窄。
③猝倒
雙腿突然喪失力量而猝然倒地。
5.其他
①頭痛
出現難以忍受的局限性頭痛,或頭痛形式與平常不同,如由全頭痛變為局限性頭痛,間歇性頭痛變為持續發作,或伴有惡心嘔吐等。這常是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溢血的先兆,其原因可能與血壓突然升高,顱內動脈瘤和鄰近動脈的擴張,血管痙攣或伴有小量滲血,牽拉或刺激了三叉神經支配的痛覺敏感結構而引起。
②鼻衄
約50%的老年人有發生鼻出血的可能。這是因為老年人鼻腔黏膜多已發生形態和機能變化,趨于萎縮,以及鼻腔的毛細血管擴張、脆性增加。在血壓升高或腦內血管未破裂之前,鼻腔的血管會先破裂,引起鼻出血。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老年人,若發生鼻出血,可能會在1~6個月內發生出血性腦卒中。
③頻繁哈欠
中老年人頻繁打哈欠是一個危險的信號。由于腦血管發生硬化,管壁彈性降低,管腔變得狹窄,大腦血流量減少,導致腦組織呈缺血、缺氧狀態,從而出現頻繁的打哈欠。有研究發現,有70%的腦卒中患者于發病前5~10天內有頻繁打哈欠的異常表現。
④舌痛
發生卒中前出現舌痛的病例亦非罕見。舌的血液循環十分豐富,舌頭血管中血液成分的微小變化都可以在舌頭上迅速反應出來。很多患有卒中的老人存在微循環障礙,加上血液供應不足,使舌局部靜脈淤血,產生丙酮酸等多肽類代謝產物,刺激舌神經,導致舌痛。
⑤嗆咳
據臨床觀察,少數卒中患者早期可能出現喝水或進食時偶爾嗆咳,這是因為腦缺血引起吞咽神經核受損,導致咽部感覺喪失,使食物或水誤入氣管所致。
⑥嗜睡
中老年人一旦出現原因不明困倦嗜睡現象,一定要高度重視,很可能是缺血性腦卒中的先兆。
⑦精神狀態改變
中老年人精神狀態發生變化,性格一反常態,如變得沉默寡言,或多語急躁,或出現短暫智力衰退,均與腦缺血有關。
溫馨提示
根據以上11種常見的卒中先兆,筆者編制了一首順口溜:“突然眩暈手腳麻,吐字不清變結巴。肢體無力易猝倒,時覺迷糊智力差。血壓波動又反胃,昏睡睡到日西斜。一側肢體頻抽動,視物恰似霧中花”。熟練掌握腦卒中發作前的各種先兆,并在出現先兆后立即警覺起來,及時到醫院的救治可以獲得較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中風患者的心靈探索與康復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