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者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病機在于邪氣內伏或精血素虧,更值經期前后沖任二脈氣血的生理變化急驟,導致胞宮的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或胞宮失于濡養,“不榮則痛”,放使疼痛發作。那么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表現是什么?
與其他婦科疾病相比,子宮內膜異位癥癥狀比較明顯,早期發病征兆多為劇烈痛經,內分泌失調,性生活痛、盆腔痛等等,偶爾出現低熱以及白帶明顯的增多和經期出現不適等。由于異位內膜存在雌、孕激素受體,因此臨床癥狀和體征往往呈現其固有的周期性。
痛經、不孕、月經異常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典型癥狀。婦檢可發現異位結節或包塊,腹腔鏡和B超有助診斷。在作婦科檢查時,應對子宮后壁、子宮骶骨韌帶和子宮直腸窩仔細檢查,如模到1—2個豆粒大小之觸痛結節即可作出診斷。但由于個別子宮內膜異位癥可累及輸卵管或并發輸卵管炎癥。故看到積水、不通等改變,甚至完全不顯影時,并不完全排除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