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后遺癥對于患者來說,一直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生活中,中風后遺癥疾病是經常的出現,比較容易發生,但是人們對中風后遺癥疾病卻并不太在意,這樣就導致及時患病了也沒有及時的治療。認識“中風后遺癥的分類是什么”能幫助患者選擇科學的治療方法,這樣就能擺脫疾病的折磨,對于中風后遺癥的分型知識請大家能加以重視。那么,中風后遺癥的分類是什么?接下來就聽聽專家的介紹吧。
中風后遺癥的分類是什么?
一、誤用所致痙攣
如上述中風后,身體有一個自然恢復的過程,出現肌肉緊張,輕微活動,患者因此會欣喜若狂,反復多次自行訓練。上肢的屈伸及手的抓握就不知這是誤用、誤練,易造成肌肉痙攣,由于反復痙攣,可能使肢體功能停留在此階段,無法繼續恢復,所以一定要在治療師指導下循序漸進。
二、肩手綜合癥
其發生率在20%左右,最早在發病后3天,遲至6個月后發生。74.1%在病后3個月內發生,一旦發生肩手綜合癥,應及時治療。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目的是減輕浮腫及疼痛。是中風后遺癥的分型之一。
三、肩關節半脫位
其發生率在60-70%多數在病后3周內。特別在上肢松弛狀態下發生。因為穩定肩關節的周圍肌肉,如崗上肌,崗下肌,三角肌,胸大肌,胸小肌的松弛,使固定肩關節的穩定機構強度降低,加上患側上肢的重力牽引使其向下移位,使肩關節脫離正常位置所致。
四、足下垂內翻
在中風后身體有一個自然恢復的過程,出現肌肉緊張,會逐步出現足下垂內翻,影響今后腳掌著地步行功能,所以同樣需要早期康復糾正逐步出現的肌張力升高,若單靠運動糾正不行,則需佩帶足托,減少痙攣,改善步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