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有哪幾個種類?過敏性紫癲也叫過敏性血管炎、出血性毛細血管中毒病、過敏性血管性紫癲。本病多見于兒童。主要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血管炎癥反應,致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滲入皮膚或新膜而表現為皮膚青紫(淤點、淤斑)、關節痛、腹痛,甚至累及腎臟。其確切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確,已知細菌、病毒、食物、藥物以及化學中毒等可能是誘發因素,絕大多數病人發病前先有發熱、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癥狀。目前認為溶血性鏈球菌是重要的過敏原,這些因素不是直接作用于血管,而是通過變態反應引起血管炎癥反應。根據臨床表現的特點,過敏性紫癲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單純性紫癲
常突然發病,損害局限于皮膚上,表現為針頭至黃豆大的淤點、淤斑。主要發生于下肢,尤其是雙小腿伸側。皮疹分批陸續發出,每批約經2~3周消退,由于反復發作,病程可達數月至數年之久。本型一般無全身不適,病情重者有發熱、頭痛等癥狀。
(2)關節型紫痛
起病時先有發熱、咽痛、乏力、惡心嘔吐等前驅癥狀,爾后皮膚出現紫瞟、風團、紅斑,甚至有水瘡、血疤、壞死或潰瘍。皮損可發生于關節附近,伴關節疼痛是本型的主要特點,病程久者,關節可變形而影響關節功能。容易受累的關節有膝關節、肘關節、踝關節與腕關節等。此型可在數月至兩三年內自愈,但容易復發。
(3)胃腸型紫癲
本型多見于兒童及老年人,因為除皮膚有紫疫等損害外,還有腹痛癥狀,所以稱為胃腸型紫疲,表現為臍周或下腹部隱痛或絞痛,伴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便秘腹瀉以及便血等癥狀,個別可伴有腸套疊、腸穿孔甚至死亡。
(4)腎型紫捷
小兒如果發生過敏性紫癲常伴有腎臟損害,稱為腎型紫瞟,常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嚴重者可發生腎功能衰竭,出現無尿、浮腫、高血壓等癥狀。患有這一型的過敏性紫瞟,應及時到醫院診治,以免引起嚴重后果。成年人發生本型紫級,預后較差。發病后如能及時驅除致病因素,對癥處理,則較容易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