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在生活中碰到皮炎的病人,而隨著生活壓力的逐漸增大,人們工作越來越繁忙,運動量也少,以至于我們的皮膚開始出現不同種類的皮膚病,異位性皮炎就是最常見的一種。最初發病就是皮膚紅腫、發癢。但是很多人沒當一回事,瘙癢難耐的時候,去醫院檢查才知道是異位性皮炎。所以我們要了解異位性皮炎的癥狀,及時的發現及時的治療。
1、嬰兒期
亦稱嬰兒濕疹,通常在生后第2或第3個月開始發生,亦有報告生后第2或第3周發生者,然而此時診斷較難,皮損主要發生在兩頰,額,頭皮,個別病例可發展至軀干,四肢,其皮疹特點主要可分兩型,滲出型及干燥型。
滲出型的濕疹多發生于肥胖有滲出性體質的嬰兒,初起于兩頰,發生紅斑,境界不清,紅斑上密集針尖大丘疹,丘皰疹,水皰和滲液,滲液干燥則形成黃色厚薄不一的痂皮,常因劇癢,搔抓,摩擦而致部分痂剝脫,顯露有多量滲液的鮮紅糜爛面,重者可累及整個面部及頭皮,如有繼發感染可見膿皰,并發局部淋巴結腫大,甚至發熱等全身癥狀,少數患兒由于處理不當擴展至全身變為紅皮病,并常伴有腹瀉,營養不良,全身淋巴結腫大等(淋巴結腫大【譯】:淋巴結因內部細胞增生或腫瘤細胞浸潤而體積增大的現象)。
干燥型的皮疹常見于瘦弱的嬰兒,為淡紅色的暗紅色斑片,密集小丘疹而無水皰,皮膚干燥無明顯滲出,表面附有灰白色糠狀鱗屑,常累及面部,軀干和四肢,慢性時亦可輕度浸潤肥厚,皸裂,抓痕或結血痂。
除上述兩型外,有人還分出脂溢型,其特點為皮損發生在頭皮,耳后等皮脂腺發達區,可產生黃色厚痂,但其基本特點和滲出型相似。
無論哪一型均有陣發劇烈瘙癢,引起嬰兒哭鬧和睡眠不安,病程慢性,在經過中時好時壞,一遇不良刺激或服用敏感的飲食,氣候突變,穿著緊身的毛,絲綢衣服,感染或用肥皂清洗過勤等而使病情惡化,但總的趨勢是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輕。
2、兒童期
5歲前占80%,皮損分濕疹型和癢疹型兩種。
濕疹型的皮損表現與成人的亞急性和慢性濕疹相似 多為針尖大丘疹,丘皰疹和小水皰,融合成片,較干燥,背覆灰白色鱗屑,皮膚有輕度浸潤,部分呈苔蘚化,多發生于肘窩和兩小腿的屈側,亦可累及頸外側及四肢其它部位。
癢疹型的皮損表現全身散發癢性丘疹,多發生四肢伸側及背部,丘疹較大,皮色或棕褐色,初起者較紅,丘疹干燥,表面粗糙覆以薄痂,陳舊者小而硬,大多數皮疹頂端被抓破,可見抓痕,血痂,可伴局部淋巴結腫大。
3、青年及成人期
主要表現為慢性苔蘚化皮損, 多位于頭面部,頸部及肘膝關節屈側,對稱分布,明顯色素沉著,有明顯的抓痕,白色皮劃痕陽性。
溫馨提示
為了避免異位性皮炎的發生,我們要盡量避免一切可能的刺激。應盡量穿棉制品衣服,以寬松為宜,勤換衣物和床單等生活用品,避免用力搔抓和摩擦;避免過度清洗皮膚,尤其是燙洗和過度使用肥皂;注意保持適宜的環境溫度,減少汗液的刺激;注意保持清潔的生活環境減少如屋塵、蜻、動物毛、花粉、真菌等變應原;注意觀察對所進食物的反應,避免食人致敏食物。
【參考文獻:《皮膚病病理與臨床》《皮膚病性病》《皮膚病性病診療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