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炎是具有遺傳傾向的一種過敏反應性皮膚病,多數患者由嬰兒濕疹反復發作遷延而成,也被稱為異位性濕疹等,是一種具有慢性、復發性、瘙癢性、炎癥性特點的皮膚病,不同時期的癥狀也是不相同的。
嬰兒期
亦稱嬰兒濕疹,其皮疹特點主要可分兩型, 滲出型及干燥型。滲出型的濕疹多發生于肥胖有滲出性體質的嬰兒。初起于兩頰,發生紅斑,境界不清,紅斑上密集針尖大丘疹、丘皰疹、水皰和滲液。
干燥型的皮疹常見于瘦弱的嬰兒,為淡紅色的暗紅色斑片、密集小丘疹而無水皰,皮膚干燥無明顯滲出,表面附有灰白色糠狀鱗屑。常累及面部、軀干和四肢。慢性時亦可輕度浸潤肥厚、皸裂、抓痕或結血痂。
兒童期
濕疹型的皮損表現與成人的亞急性和慢性濕疹相似 多為針尖大丘疹,丘皰疹和小水皰,融合成片,較干燥,背覆灰白色鱗屑。皮膚有輕度浸潤,部分呈苔蘚化。多發生于肘窩和兩小腿的屈側,亦可累及頸外側及四肢其它部位。
癢疹型的皮損表現全身散發癢性丘疹,多發生四肢伸側及背部。丘疹較大,皮色或棕褐色,初起者較紅。丘疹干燥,表面粗糙覆以薄痂。陳舊者小而硬。大多數皮疹頂端被抓破,可見抓痕、血痂。可伴局部淋巴結腫大。
青年及成人期
主要表現為慢性苔蘚化皮損, 多位于頭面部、頸部及肘膝關節屈側,對稱分布, 明顯色素沉著, 有明顯的抓痕。白色皮劃痕陽性。
預防異位性皮炎要盡量避免讓患者皮膚直接接觸粗纖維的衣物(包括嬰幼兒本身的以及父母的衣物),如毛衣、尼龍,宜穿著寬松的棉織物;注意各種引起、加重皮疹的因素,特別是動物蛋白,如對牛奶過敏可將牛奶煮沸時間延長些;母乳喂養時,母親應避免食用可使患兒癥狀加重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