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腰椎間盤突出物長時間壓迫患者神經,可引起神經麻痹或肌肉癱瘓,有的還可引起間歇性跛形,脊柱側凸、側彎等,給患者帶來諸多不便,甚至會讓患者失去運動功能,痛苦很大,需要患者特別注意。而對于無明顯癥狀的患者,無需治療,只要注意保健與鍛煉就可消除病癥,不需過于擔心。
腰間盤膨出的6大并發癥
1、腰椎不穩
在行腰椎間盤切除術的一部分病人中,坐骨神經痛消失而腰痛持續存在,其中一些原因是由于腰椎不穩,表現在腰椎前屈時出現異常活動。所以對于腰痛癥狀嚴重的,在功能性運動腰椎攝片時,有明顯脊柱異常活動的病人,應行脊柱融合術,解決脊柱不穩定所致的腰痛。
2、感染
是較為嚴重的合并癥。尤其是椎間隙感染給病人帶來的痛苦很大,恢復時間長,一般感染率為14%左右。主要表現為,原有的神經痛和腰腿痛癥狀消失,5~14天后發生劇烈的腰痛伴臀部或下腹部抽痛和肌肉痙攣,不能翻身,痛苦很大。
3、神經損傷
腰間盤膨出時,受壓神經根本身即因椎間盤組織的壓迫,髓核(髓核【譯】:位于軟骨板和纖維環中間,將力均勻地傳遞到周圍的纖維環,具有平衡應力的作用。)物質的化學性刺激而充血、水腫、粘連等呈不同程度的神經損傷,因此在手術后,可有神經癥狀較前加重的可能,有的則是因手術操作而引起的神經損傷。神經損傷可分為:硬膜外單根或多根神經損傷、硬膜內馬尾神經或神經根損傷、麻醉藥物損傷。
4、臟器損傷
腰椎間盤摘除時,單純臟器損傷少見,幾乎均是血管損傷時伴有其他臟器損傷,如輸尿管、膀胱、回腸、闌尾等。
5、血管損傷
腰間盤膨出手術時血管損傷,主要發生在經后路手術摘除椎間盤時造成。若經前路腹膜內或腹膜外摘取椎間盤時,由于暴露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或髂總動、靜脈,反而不易誤傷這些大血管。血管損傷的原因,多系用垂體鉗過深地向前方摘除椎間盤組織,結果組織鉗穿過前側纖維環,鉗夾大血管后造成血管撕裂傷。
6、腦脊液瘺或脊膜假性囊腫
多由于經硬膜內手術,硬膜縫合不嚴,或硬膜切口處不縫合而用明膠海綿覆蓋硬膜切口處。腦脊液瘺多在術后第3~4天時發生,除應用大劑量抗菌素及保持切口敷料干凈外,局部采取加壓包扎措施,即在更換敷料后,將其四周及中央用寬膠布加壓固定,約2~3天后可停止。硬脊膜假性囊腫多在術后幾個月內出現腰腿痛,在手術處或腰骶部有球形囊樣物與硬膜粘連。腫物囊壁薄而發亮,呈粉紅色,腫物邊緣增厚,腫物有微孔和椎管由硬膜下腔相通。壓迫囊樣腫物,可引起坐骨神經痛。發現脊膜囊樣腫物應防止破潰引起蛛網膜下腔感染,并應行硬膜修補術。術后臥床取頭低足高位7~8天,待硬膜修補處愈合。手術效果良好。
溫馨提示:腰間盤膨出患者在外出期間除要注意休息外,還應注意身體的鍛煉保健,可以利用臨時場所,可進行腰背肌的功能鍛煉及前屈、后伸、旋轉運動,同時雙下肢也應進行相應的功能鍛煉。如有不適感或,應及時到當地醫院進行診治。千萬不可忽視或強忍痛苦,以至延誤病情。
【參考文獻:《腰椎疾病》《特診特治腰椎間盤突出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