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癥是常見的一種腰椎病,椎間盤就是指椎體間的盤狀軟骨損傷后髓核外溢,這種軟骨與其他軟骨不同的是,它的中間有果凍狀的髓核,當外傷、退變等因素造成纖維環(huán)后后凸或斷裂,髓核脫出,就導致椎間盤突出。那么,椎間盤突出后會有哪些癥狀反應呢?具體看看專家的介紹:
1、腰部疼痛
多數(shù)患者有數(shù)周或數(shù)月的腰痛史,或有反復腰痛發(fā)作史。腰痛程度輕重不一,嚴重者可影響翻身和坐立。一般休息后癥狀減輕,咳嗽、噴嚏或大便時用力,均可使疼痛加劇。
2、下肢放射痛
一側下肢坐骨神經區(qū)域放射痛是本病的主要癥狀,常在腰痛消失或減輕時出現(xiàn)。疼痛由臀部開始,逐漸放射亞大腿后側、小腿外側,有的可發(fā)展到足背外側、足跟或足掌,影響站立和行走。如果突出部在中央,則在馬尾神經癥狀(馬尾神經【譯】:在脊髓圓錐以下的腰骶神經根稱為馬尾,馬尾由L2-5、S1-5及尾節(jié)發(fā)出的共10對神經根組成),雙側突出則放射可能為雙側性或交替性。
3、腰部活動障礙
腰部活動在各方面均受影響,尤以后伸障礙為明顯。少數(shù)患者在前屈時明顯受限。
4、脊柱側彎
多數(shù)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脊柱側彎。側凸的方向可以表明突出物的位置和神經根的關系。
5、觀麻木感
病程較長者,常有主觀麻木感。多局限于小腿后外側、足背、足跟或足掌。
6、患肢溫度下降
不少患者患肢感覺發(fā)涼,客觀檢查,患肢溫度較健側降低;有的足背動脈搏動亦較弱,這是由于交感神經受刺激所致。須與栓塞性動脈炎相鑒別。
溫馨提示
腰椎不好的患者,平時要加強腰背部肌肉鍛煉。強有力的腰背肌肉能有效分擔椎間盤的壓力,減緩退變。取低處重物時避免直接彎腰,而采用屈曲髖關節(jié)的姿勢,減少腰部應力。腰部隨時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受涼以后腰部毛細血管收縮,加重神經缺血缺氧,引起癥狀加重。
【參考文獻:《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間盤突出癥防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