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瓣膜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猶如“閥門”一般,維持著心臟血液循環的正常運作。如果由于退行性病變、風濕熱、先天性畸形等原因瓣膜受損,可導致關閉不全和(或)狹窄,影響血流動力學,危害心臟功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是改善病情的關鍵。得了心臟瓣膜病有哪些征兆呢?
心臟瓣膜病發生之初可能沒有明顯癥狀,隨著病情進展,可能會出現一些征兆,常見的有全身無力、易疲勞、吃不下飯、喘不上氣、肝區腫大等。抓住這些“蛛絲馬跡”,及早就診專科醫院進行詳細檢查,明確診斷,才能改善患者的預后。
瓣膜病患者在體檢時多可發現心臟雜音,心臟彩超檢查結果也有助于診斷,結合心電圖、X線胸片等輔助檢查手段,找出病因,綜合評估瓣膜受損程度,指導具體治療方案的制定。如果二尖瓣、三尖瓣、肺動脈瓣、主動脈瓣的病變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容易引發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內膜炎和致命性心律失常,甚至存在猝死風險。
心臟瓣膜病較輕微時,即使暫時未出現癥狀,也不可放松警惕,定期復查隨訪十分重要。存在癥狀者,在檢查明確的基礎上可通過規范藥物治療緩解癥狀,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時,積極、合理干預。隨著病情進展,單純內科保守治療無法控制血流動力學紊亂,瓣膜病變較重時,多存在介入或外科瓣膜成形或修復指證,切勿拖延治療,以免不良后果發生。
綜上所述,瓣膜病早期不一定會有明顯不適,隨著病情進展,一些征兆也可能隨之出現,如乏力、沒胃口、氣急、肝大等,最好提高警惕,積極就醫診治,內科治療效果不佳時,要把握手術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