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對于很多人來說應該都不是一個陌生的東西,很多人在小時候都可以得過這樣的皮膚病!蕁麻疹主要包括:慢性蕁麻疹、急性蕁麻疹、壓力性蕁麻疹、丘疹狀蕁麻疹、血清性蕁麻疹這5大類!那么蕁麻疹的不同癥狀類型是什么?
慢性蕁麻疹
慢性蕁麻疹發病率比急性蕁麻疹稍低,風團時多時少,此起彼伏,反復發生,病程可達數月至數年,40%的慢性蕁麻疹患者的病程長達6月至10年,有少數患者病程甚至長達數十年。
據報道44%慢性蕁麻疹患者每日發作。任何年齡都可能患慢性蕁麻疹。但以40-65歲的女性最常見。慢性蕁麻疹的病因常不明顯,只有少數患者能找到發病病因,有時即使明確了病因,治療效果也并不令人滿意。慢性蕁麻疹有時可累及內臟器官(如肺臟、肌肉和消化道)引起肌肉疼痛、氣短、嘔吐和腹瀉等。
急性蕁麻疹
急性蕁麻疹的皮疹一般僅發作一次或數次,病程不到6周。常見于年輕人和有過敏史的病人。它的發病多和進食某種食物、藥物或病毒感染有關。治療方面以對癥止癢為主,一般不需要進行過敏原檢查。
本型起病急,劇癢。隨后出現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鮮紅色風團。風團可為圓形、橢圓、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風團大時,可呈蒼白,表面毛孔顯著,似桔皮樣。風團此伏彼起,病重者可有心慌、煩躁、惡心、嘔吐、甚至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樣癥狀。部分患者可出現腹痛、腹瀉、甚至窒息。
壓力性蕁麻疹
壓力性蕁麻疹(pressureurticaria)是指身體受壓部位,如掌、跖、臀、上肢等處受一定壓力后發生紅斑、水腫,伴癢感,8—72小時后可以自行消退,它是蕁麻疹中水腫發生于真皮深部的一種少見類型。有些患者在經受持久壓力的部位如長時行走的足底,久坐硬椅的臀部等處,數小時后發生皮下水腫,此稱為壓力性蕁麻疹。此外,在罕見情況,皮膚劃痕癥消退半小時至5、6小時后,風團反應又在原部位出現,并可持續至48小時,此稱延遲性皮膚劃痕癥。
丘疹狀蕁麻疹
丘疹狀蕁麻疹又稱蕁麻疹性苔蘚(lichenurticatus)、嬰兒苔蘚(stroophulusinfantum)或小兒蕁麻疹性苔蘚,是嬰幼兒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臨床特點為散在性,性質稍堅硬,頂端有小皰的丘疹。周緣有紡錘形紅暈,自覺瘙癢。
血清性蕁麻疹
血清性蕁麻疹是由于許多藥物青霉素、痢特靈、磺胺藥類藥物。血清、疫苗等可由變態反應引起,嗎啡、可待因、阿托品等藥物能直接使肥大細胞釋放組織按等引起。患者有發熱、關節痛及淋巴結腫大,皮疹以環形風團常見。伴有腎功能損害時,可出現尿常規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