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產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而習慣性流產更甚之。女性為什么會發生習慣性流產不僅是困擾女性的話題,也是困擾醫學界多年的問題。
那么什么是習慣性流產呢?從醫學角度來講,流產是指妊娠在28周前終止,胎兒體重在1000g以下者。發生在12周以前的流產稱早期流產;發生在妊娠12周以后的流產稱晚期流產。自然流產連續發生3次或3次以上,即可診斷為習慣性流產。習慣性流產是自然流產的一種類型,臨床病因十分復雜,涉及到遺傳、免疫、感染、子宮病變及內分泌等多方面因素。
患有習慣性流產的女性在2次流產后需前往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全面檢查,排除由于器官病變而引起的流產。此外專家提醒,女性流產可能由于丈夫基因缺陷或精子不健康等原因導致,因此,女性在流產后應協同丈夫一起排查病情。下次妊娠前,應與丈夫一起到醫院進行詳細的孕前檢查。
習慣性流產和其他所有流產的癥狀基本相同,其主要癥狀是腹痛及陰道出血。先兆流產出量少,輕微下腹疼痛,無妊娠物排出,或伴腰酸及下墜。不全流產表現為陰道出血量多,持續不止,腹痛有妊娠物排出,甚至出現失血性休克。完全流產表現為妊娠物排出后陰道出血減少或停止,腹痛消失。
專家提醒:女性孕育生命是一個奇妙的過程,造成流產的原因多變,目前醫學界對女性流產尚無確切定論,許多生理性病變和外界因素都可能導致女性流產。很多女性由于之前自然流產的陰影,再次懷孕時,會因過于想保住胎兒,而導致壓力太大迫使再次流產。專家建議,夫妻雙方應在準備充分后進行懷孕,為了優生優育夫妻雙方應主動前往醫院進行孕前檢查并在備孕階段戒煙戒酒,孕前三個月準媽媽需服用葉酸防止胎兒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