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是發生在血管內的良性腫瘤,多數在胎兒期就已經形成,外在表現在紅斑、腫塊,與周圍組織界限分明。人體生長發育的各時期都可能出現血管瘤,其主要類型有以下幾種。
新生兒斑痣
新生兒斑痣也叫橙色斑,孩子出生時即可發現皮膚有紅點或小紅斑,逐漸長大,紅色加深并且隆起。其增大速度常比嬰兒發育更快,瘤體境界分明,壓之可稍退色,放松后恢復紅色。一般在前額、上眼瞼、眉間、鼻周或頸頜部出現,隨患兒生長顏色并不加深,可自行消退。
葡萄酒色斑
這種斑面部多見,少部分位于軀干或四肢,呈淡紅至暗紅色,或呈暗紫色,也屬于新生兒毛細血管瘤中的一種,一般不高出皮面,病變范圍隨患兒生長而擴大,不會自行消退。
蜘蛛形痣
這一類型血管瘤分布如蜘蛛,期形狀為細小如針眼,多見于面、臂、手、軀干部。這是成人比較常見的一種血管瘤。
草莓狀毛細血管瘤
一般表現為面稍粗糙,有些患者可出現極小的小紅點,擴大并互相融合成塊,一般會高出皮膚3-4毫米,鮮紅色,表面呈許多顆料狀,類似草莓而得,一般癥狀能自行消退,常在1-4歲間消退。
老年血管瘤
老年人血管病變較多,且血管脆性較高,容易發生血管瘤,發病年齡以50歲左右居多,多發生在軀干部位,病情不嚴重。
臨床上常把血管瘤分為:
(1)葡萄酒色斑(又名鮮紅斑痣)表現為皮膚上有大小和形狀不同的紅斑,一般不高出表面,邊界比較清楚,顏色從淡紅、深紅以至紫紅色不等。局部加壓后可褪色,壓力解除后很快恢復原色。
(2)單純性血管瘤(又名毛細管瘤)病變主要在真皮層內,范圍大小不一,一般邊界尚清楚,局部略高出表面,表面很薄,易受外傷而破裂出血。
(3)海綿狀血管瘤病變主要在皮下軟組織,因位置較深,不易發現。患者常因發現一個無痛的軟性包塊而就醫。腫塊可大可小,局部隆起,并常隨體位變化而改變。觸摸腫塊像摸海綿,可壓縮,松手后慢慢重新脹起。表面皮膚可以是正常色澤,也可微紫藍色。常需借助穿刺來確定診斷。
(4)動靜脈血管瘤又稱蔓狀血管瘤,除了具有海綿狀血管瘤的臨床表現外,因其病理特點是動靜脈溝通豐富,往往有較粗口徑的動脈,所以腫塊觸摸常有搏動感。
(5)混合狀血管瘤指同時存在兩種病類型成分的血管瘤。其臨床表現視占主要成分的病理類型而定。
溫馨提示:血管瘤的存在大大影響了患者的外在形象,很多患者因為該病變得消沉、自卑,甚至有自殺傾向。戰勝該病首先要戰勝心結,其次才是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頭頸部血管瘤與脈管畸形》《血管瘤和脈管畸形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