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會引起諸多身體上的多種不適癥狀,由于漏尿,會引起會陰部及下腹部、大腿根部皮疹、皮膚感染、潰爛,易引起泌尿系統的感染、膀胱結石,嚴重時會影響雙側的腎臟功能。同時造成患者沮喪、懊惱、無奈等情緒,甚至會引起夫妻間性生活的不和諧,有人將尿失禁稱為“社交癌”。
尿失禁可分為充溢性尿失禁、無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近性尿失禁及壓力性尿失禁5類。
1. 充溢性尿失禁
充溢性尿失禁是由于下尿路有較嚴重的機械性(如前列腺增生)或功能性梗阻引起尿潴留,當膀胱內壓上升到一定程度并超過尿道阻力時,尿液不斷地自尿道中滴出。這類患者的膀胱呈膨脹狀態。
2.無阻力性尿失禁
無阻力性尿失禁是由于尿道阻力完全喪失,膀胱內不能儲存尿液,患者在站立時尿液全部由尿道流出。
3.反射性尿失禁
反射性尿失禁是由完全的上運動神經元病變引起,排尿依靠脊髓反射,患者不自主地間歇排尿(間歇性尿失禁),排尿沒有感覺。
4.急迫性尿失禁
指患者有突然強烈的需要上廁所的沖動,結果在沖到廁所之前就放水了。當然,這并不是指發生在憋尿時間太久的“陳釀”狀態下,而是說很少的尿量也會導致這樣的情況。也有患者在“事已至此”之前根本不會有任何的感覺。
一些患有急迫性尿失禁的患者出現的狀況會比較嚴重,尿量可能更大,會浸濕褲子或是沿著腿順流而下。諸如多發性硬化癥,帕金森癥,或是尿道感染均可能誘發急迫性尿失禁。
5.壓力性尿失禁
是最常見的膀胱控制性問題,是指在打噴嚏,咳嗽,大笑,慢跑、顛簸或是其他情況下,形成了對于膀胱的壓迫,最終導致“不能自抑”。通常,壓力性尿失禁的尿量不會很大。
盆底肌拉傷可能是造成這一問題的罪魁禍首,盆底肌是封閉骨盆底的肌肉群,這一肌肉群猶如一張“吊網”,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臟器被這張“網”緊緊吊住。當盆底肌受損,一旦這張“網”彈性變差,“吊力”不足,便會導致“網”內的器官無法維持在正常位置,這時,控制尿道開閉的肌肉就會受到相應的影響。生育、體重增加、或是劇烈運動等都可能造成的盆底肌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