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預激并無癥狀,20%~50%患者伴發心律失常。常見的心律失常有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心率可達200次/分以上,常出現頭昏、胸悶和胸痛,亦可有昏厥和休克等癥狀,嚴重者可發展為快速心房纖顫,少數為心房撲動。心室率極快如300次/分時,聽診心音可僅為心電圖上心室率的一半,提示半數心室激動不能產生有效的機械收縮。導致嚴重的血流動力學障礙而引起猝死。部分患者還可伴有期前收縮,其中室上性高于室性。本征患者常伴有各種類型的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先天性心臟病(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Ebstein畸形、二尖瓣脫垂、大動脈轉位等),伴發于后天性心臟病的有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肌病等。
預激本身不引起癥狀,但常導致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發作。發生的室上性陣發性心動過速與一般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相似。
預激的心電圖特征如下。
一、房室旁道。1、pr間期(實質上是p-間期)縮短至0.12秒以下,大多為0.10秒;2、qrs時限延長達0.11秒以上;3、qrs波群起始部粗鈍,與其余部分形成頓挫,即所謂預激4、繼發性st-t波改變。
上述心電圖改變尚有分為a、b兩型的。a型的預激波和qrs波群在v1導聯均向上,而b型v1導聯的預激波和qrs波群的主波則均向下;前者提示左室或右室后底部心肌預激,而后者提示右室前側壁心肌預肌。這種分類方法雖然受到預激是不同部位旁路所致的多變qrs波群的限制,但有助于區別旁路的心室端在左或右、前或后,因而沿用至今。
二、房結、房希旁道pr間期少于0.12秒,大多在0.10秒;qrs波群正常,無預激波。這種心電圖表現又稱為短pr、正常qrs綜合征或l、g、l(lown-ganong-levine)綜合征。
三、結室、束室連接?pr間期正常,qrs波群增寬,有預激波。
預激綜合征室上性心動過速發作時,預激表現大多消失,心電圖表現為qrs波群形態正常的室上性心動過速。并發房撲或房顫時,qrs保持預激特征的不少見,心電圖表現為qrs波群畸形寬大的房撲或房顫;心室率大多超過200次/min,甚至可達300次/min。房撲時可呈1:1房室傳導,并可能辨認房撲波。房顫時心室律不規則,長間歇之后可見到個別qrs波群形態正常(可能為旁路不應期延長,房室結內隱匿傳導作用消失后,沖動全部或大部經房室結傳導所致),并可能辨認房顫波。心室率極快時,還可伴有頻率依賴性心室內傳導改變。
除上述心電圖特征外,心電向量圖可作為診斷依據,其特征是各個面上QRS環起始部分運行緩慢成一直線,持續可達0.08秒,以后突然轉向并以正常速度繼續運行。QRS環運行時間可超過0.12秒。希司束電圖和體表或心外膜標測(mapping)有助于鑒別各項頂激和進行旁路的定位,在確診旁道是否參與心動過速折返環方面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