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實際上是全身性感染,病毒經常累及中樞神經系統或其他腺體或器官而產生相應的癥狀。甚至某些并發癥不僅常見而且可不伴有腮腺腫大而單獨出現。
1.神經系統并發癥
⑴無菌性腦膜炎、腦膜腦炎、腦炎
為常見的并發癥,尤多見于兒童患者,男孩多于女孩。
腮腺炎時腦炎的發病率約0.3%~8.2%。由于不能對所有的腮腺炎患者進行腦脊液檢查,以及有的病例始終未見腮腺腫大,因此難以計算其確切的發病率。有謂無并發癥的腮腺炎中30%~50%甚至65%腦脊液中白細胞數增高,系因病毒直接侵入中樞神經系統所引起。腦膜腦炎癥狀可早在腮腺腫前6天或腫后2周內出現,一般多在腫后1周內出現。腦脊液和癥狀與其他病毒性腦炎相仿,頭痛、嘔吐等,急性腦水腫表現較明顯。腦電圖可有改變但不似其他病毒性腦炎明顯,結合臨床,以腦膜受累為主。預后多良好,個別腦炎病例也可導致死亡。國內已有血清學證實的腮腺炎腦炎病例,自始至終無腮腺腫痛者。
⑵偶有腮腺炎后1~3周出現多發性神經炎、脊髓炎
預后多良好。腫大的腮腺可能壓迫而神經引起暫時性面神經麻痹。有時出現平衡失調、三叉神經炎、偏癱、截癱、上升性麻痹等。偶有腮腺炎后因導水管狹窄而并發腦積極 水者。
⑶耳聾
為聽神經受累所致。發病率雖不高(約1/15 000),但可成為永久性和完全性耳聾,所幸75%為單側性,故影響不大。
2.生殖系統并發癥
腮腺炎病毒好侵犯成熟的生殖腺體,故多見于青春期后期以后的患者,小兒少見。
⑴睪丸炎
發病率占男性成人患者的14%~35%,有報告9歲患兒并發此癥者。一般13~14歲以后發病率明顯增高。常發生在腮腺腫大1周左右開始消退時,突發高熱、寒戰、睪丸脹痛、伴劇烈觸痛,癥狀輕重不一,一般約10天左右消退。陰囊皮膚水腫也顯著,鞘膜腔內可有黃色積液。病變大多侵犯一側,約1/3~1/2的病例發生不同程度的睪丸萎縮,由于病變常為單側,即使雙側也僅部分曲精管受累,故很少引致不育癥。附睪炎常合并發生。
⑵卵巢炎
約占成人女性患者的5%~7%。癥狀較輕,不影響受孕,偶可引起提前閉經。卵巢炎癥狀有下腰部酸痛,下腹部輕按痛,月經周期失調,嚴重者可捫及腫大的卵巢伴壓痛。迄今尚未見因此導致不育的報告。
⑶胰腺炎
約見于5%成人患者,兒童中少見。常發生于腮腺腫脹后3、4天至1周,以中上腹劇痛和觸痛為主要癥狀。伴嘔吐、發熱、腹脹、腹瀉或便秘等,有時可捫及腫大的胰腺。胰腺炎癥狀多在一周內消失。血中淀粉酶不宜作診斷依據,血清脂肪酶值超過1.5U/dl(正常為0.2~0.7U/dl),提示最近發生過胰腺炎。脂肪酶通常在發病后72小時升高,故早期診斷價值不大。近年來隨著兒童患者病情越來越重,胰腺炎的并發癥也隨之增高。上海醫科大學兒科醫院1982~1993年因并發癥住院的1763例流腮患兒中,并發胰腺炎者43例,占第2位,僅次于腦膜腦炎。
⑷腎炎
早期病例尿中絕大多數可分離出腮腺炎病毒,故認為該病毒可直接損害腎臟,輕者尿中有少量蛋白,重者尿常規及臨床表現與腎炎相仿,個別嚴重者可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而死亡。但大多數預后良好。
⑸心肌炎
約4%~5%患者并發心肌炎。多見于病程5~10天,可與腮腺腫同時或恢復期發生。表現為面色蒼白,心率增快或減慢,心音低鈍,心律不齊,暫時性心臟擴大,收縮期雜音。心電圖可見竇性停搏,房室傳導阻滯、ST段壓低、T波低平或倒置、早搏等。嚴重者可致死。大多數僅有心電圖改變(3%~15%)而無明顯臨床癥狀,偶有心包炎。
⑹其他
乳腺炎(15歲以上女性患者31%并發此癥)、骨髓炎、肝炎、肺炎、前列腺炎、前庭大腺炎、甲狀腺炎、胸腺炎、血小板減少、蕁麻疹、急性濾泡性結膜炎等均少見。關節炎發病率約為0.44%,主要累及肘膝等大關節,可持續2天至3個月不等,能完全恢復。多發生于腮腺腫后1~2周內,也有無腮腺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