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為腦性癱瘓的簡稱是指小兒因多種原因引起的腦實質損害,出現非進行性、中樞性運動功能障礙而發展為癱瘓的疾病,是現在新生兒中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這種疾病可以分為很多的種類,常伴有智力不足,癲癇、肢體抽搐及視覺、聽覺、語言功能障礙等表現。專家指出,小兒腦癱是對患兒身心傷害非常大的一種疾病,如不能及時治療會引發很多的并發癥,因此建議患者盡快去正規醫院進行診治,那么小兒腦癱沒有及時治療會引起哪些并發癥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兒腦癱的并發癥
1.健康和體力的障礙:腦癱病兒一般身長較正常兒童矮,營養亦差,常有呼吸障礙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還有咀嚼,吸吮,吞咽障礙和流涎,都給兒童帶來不利影響。
2.智力低下:約有2/3以上患兒智能落后,約1/4為重度智能落后,痙攣型四肢癱及強直型腦癱者智能更差。手足徐動型患兒智能嚴重低下者少見。
3.癲癇:有39%—50%的腦癱兒童由于大腦內的固定病灶而誘發癲癇,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癲癇不僅妨礙腦性癱瘓的療育,并且反復的驚厥有增強腦損傷的危險。
4.感覺和認知異常:腦癱患兒常有觸覺、位置覺、實體覺、兩點辨別覺缺失。患兒多缺乏正確的視覺空間和立體感覺,其認知功能缺陷較為突出。患兒對復雜的圖形辨認力差,分不清物體形狀與其所處空間背景的關系,對顏色的辨認力也很差。
5.視力障礙:約25~50%的患兒伴視力障礙,最常見者為眼球內斜視和屈光不正,如近視、弱視、斜視等。少數有眼震,偶為全盲。偏癱患兒可有同側偏盲。視覺缺陷可影響眼、手協調功能。
6.語言障礙:腦性癱瘓患兒的語言障礙發病率為65%—95%,其中四肢癱患兒發生率較高,往往以吸吮困難,吞咽和咀嚼困難為先導,表現為發音不清,構語困難,語言表達障礙,甚至失語癥等,由于發聲,構音器官的運動障礙和四肢運動障礙,聽覺障礙,智能和生長環境等原因導致。
7.學習障礙:由于腦部損傷,視力,聽力,語言,智力障礙,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動力不強,常鬧情緒,學習能力受到影響,。
8.情緒、行為障礙:大多數腦癱患兒有情緒或行為異常,此與腦功能受損有關。大量實驗和臨床資料表明,腦的邊緣系統特別是海馬回受損時,可引起患兒情緒異常。患兒常表現為好哭、任性、固執、孤僻、脾氣古怪、情感脆弱,易于激動,有的有快活感、情緒不穩定等,手足徐動型患兒較為常見。此外,多數腦癱患兒表現有活動過多,注意力分散,行為散亂等。偶見患兒用手猛擊頭部、下頜等自身傷害的“強迫”行為。
小兒腦癱沒有及時治療會引起哪些并發癥?專家表示,腦癱發病原因復雜,治療起來十分困難,因此治療是一個艱難漫長的過程,住院治療只是短期的,重要的是出院后的長期康復訓練。康復訓練只能在家中完成,所以家長必須掌握幫助寶寶進行大腦特殊訓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