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顱內感染危害了很多孩子的健康,也給家人帶來了無盡的痛苦,早期治療對康復很重要。對腦癱發病征兆進行了解,有助于及早發現病情,及時的選擇方法進行治療。那么,小兒顱內感染發病前具體都有什么征兆呢?以下是專家對小兒顱內感染發病征兆進行的詳解。
1、硬膜下出血
特點為多數系產傷,出血量大。產傷致天幕、大腦鐮撕裂和大腦表淺靜脈破裂所造成的急性大量出血,在數分鐘或幾小時內神經系統癥狀惡化、呼吸停止死亡;亞急性者,在出生24h后出現癥狀,以驚厥為主,有局灶性腦征,如偏癱、眼斜向癱瘓側等;亦有癥狀在新生兒期不明顯,而在出生數月后產生慢性硬腦膜下積液,有驚厥發作、發育遲緩和貧血等。
小腦幕上出血先表現為激惹、腦性尖叫、兩眼凝視驚厥等興奮表現,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出現抑制狀態。小腦幕下出血因出血灶壓迫延髓,可出現意識障礙、呼吸不規則、陣發性呼吸暫停甚至呼吸停止、肌張力低下。
2、蛛網膜下腔出血
多見于早產兒,常有窒息史,可為原發、也可為腦室內出血或硬膜下出血時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所致。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出血起源于蛛網膜下腔內的橋靜脈,典型癥狀是在生后第2天發作驚厥,發作間歇情況良好,大多數預后良好,個別病例可因粘連而出現腦積水后遺癥、少量出血者無癥狀,或僅有易激惹、肌張力低下,常在1周內恢復。出血量多者癥狀明顯,可出現驚厥,但驚厥間期神志清楚。蛛網膜下腔出血不易壓迫腦干,故預后較好,但出血嚴重者也可病情迅速惡化甚至短期內死亡,主要的后遺癥為交通性或阻塞性腦積水。
3、腦實質出血
多為早產兒。多因小靜脈栓塞后使毛細血管壓力增高,破裂而出血。如出血部位在腦干、則早期可發生瞳孔變化,呼吸不規則和心動過緩等。前囟張力可不高,主要后遺癥為腦癱、癲癇和精神發育遲緩,由于支配下肢的神經傳導束臨近側腦室,向外依次為軀干、上肢、面部神經的傳導束,因此下肢運動障礙較多見。出血部位可液化行程囊腫,如囊腫與腦室相通稱之為腦穿通性囊腫。
以上 內容就是專家為您介紹的有關小兒顱內感染的癥狀的詳細信息,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