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腸炎引起的輕型腹瀉,一般狀況良好,每天大便在10次以下,為黃色或黃綠色,少量黏液或白色皂塊,糞質不多,有時大便呈“蛋花湯樣”。急性胃腸炎也可以引起較重的腹瀉,每天大便數次至數十次。大量水樣便,少量黏液,惡心嘔吐,食欲低下,有時嘔吐出咖啡樣物。如出現低血鉀,可有腹脹,有全身中毒癥狀;如不規則低熱或高熱,煩躁不安進而精神不振,意識蒙眬,甚至昏迷。
1、細菌性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吃了被細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所引起的。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無力、全身酸痛、頭暈等癥狀,它具有潛伏期短、時間集中、突然爆發、來勢兇猛等特點。90%以上發生在7、8、9三個月,主要是食品在加工、運輸、貯存、銷售、制作等過程中,由于忽視食品衛生,引起交叉感染。常見的細菌有沙門氏菌、變形桿菌等。
2、旅游性腹瀉
旅游性腹瀉是指在旅游途中發生的急性感染性腹瀉。常因攝入受污染的食物、飲料和飲水而發病,病源菌主要是各種類型的大腸桿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常見癥狀為水樣便,并伴發腹痛、腹脹、嘔吐等癥狀。
3、大腸桿菌腸炎
大腸桿菌腸炎主要是由于吃了大腸桿菌污染的蔬菜、肉類、海產品、自來水、冷飲等而發病的,一般起病緩慢,主要表現為腹瀉,每日3—5次,為黃色蛋花樣便、量多。
4、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
菌痢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主要是通過污染飲食、飲水而經口感染,還可通過手、蒼蠅而傳播。由于菌群眾多,人體反應性各異,臨床癥狀多種多樣,輕重不一,主要有全身中毒和腸道癥狀,通常起病急驟,先是畏寒發熱,后腹痛腹瀉等。中毒型菌痢病人可極度衰竭,出現中毒性休克,多見于2歲以下的嬰幼兒。
5、冰箱性腸胃炎,即耶爾細菌腸胃炎
隨著冰箱的普及,該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耶爾細菌廣泛存在于牛奶、肉、魚、禽以及蔬菜等許多食物中,在—4℃以下的低溫下生長繁殖。冰箱冷藏室里的食品污染了該菌就可能引起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