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患者,趙女士,60歲。慢性胃病多年,10年曾患胃潰瘍,經過藥物治療自覺癥狀緩解。但偶有不適,近來感覺腹脹、上腹部不適、納差,時有噯氣、打嗝。以為消化不良,自行服用健胃消食片治療,癥狀有所緩解。2月前來診,醫生建議復查胃鏡。患者本人不同意,認為保養保養就好了。1周前再次來診,述近日腹脹頻繁、噯氣不斷,且體重下降。在醫生的建議下,進行了胃鏡檢查。胃鏡檢查發現,在胃竇部有一巨大不規則潰瘍,活檢病理提示為:胃癌。腹部CT提示肝臟及腹腔已有轉移,喪失了胃癌根治術的機會。
臨床上像趙女士這樣的病例不計其數。認為胃潰瘍是良性病變,保養即可。忽視了定期復查,早期發現病情變化的重要性。其實如果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恢復健康是有可能的。
行醫心得:
胃潰瘍是臨床一種常見疾病,被認為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研究發現,胃潰瘍癌變的患者占胃潰瘍發病人數的5%~10%左右。一般來講,發生胃潰瘍癌變的患者多有長期慢性胃潰瘍病史,潰瘍邊緣上皮細胞反復破壞與粘膜修復再生、化生、不典型增生,隨著時間的延長,增加了癌變的可能性。
那么胃潰瘍癌變有哪些先兆呢?
目前認為如果胃潰瘍患者出現下述表現,應該高度警惕癌變的可能。
1.上腹部不適或隱痛失去了原來的節律性,且常常在進食后加重。
2. 全身情況漸漸變差,消瘦明顯。
3. 出現原因不明的低熱。
4. 大便潛血陽性。反復陽性,一定要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
5. 經一般助消化、抑酸治療,癥狀緩解不明顯。
6. 年齡45歲以上,既往有潰瘍病史,近期癥狀反復,如打嗝、噯氣、腹痛、且伴有消瘦者。
胃潰瘍患者如果出現上述臨床表現,高度懷疑有癌變可能。應該積極到醫院進行電子胃鏡檢查,力爭做到早診斷、早治療,以便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