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被覆粘膜以外的其他部位,是一種常見的婦科良性疾病,多發生在30-40歲的婦女,異位的子宮內膜受卵巢的影響發生周期性出血、增生、纖維化,并與周圍組織形成粘連。其主要臨床特征是繼發性進行性痛經。常見護理問題包括:①疼痛;②焦慮;③知識缺乏。
疼痛
相關因素
異位內膜經期出血。
炎性刺激
主要表現 月經前1-2天開始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進行性加劇,害怕性交,精神緊張,痛苦表情。
護理目標
患者感覺疼痛減輕,舒適感增加。
能運用有效方法消除或減輕疼痛。
護理措施
評估患者疼痛的程度和精神狀況,解釋疼痛的原因,講解月經期保健的重要性。
避免經期吃酸、冷、辣等刺激性食物。
保持會陰部清潔,每天用溫開水清洗會陰1-2次。
使用放松術,如聽音樂,看書,參加文娛活動,以轉移、分散注意力。
腰腹部酸痛嚴重時,進行腰腹部按摩,增加舒適感。
月經來潮前用熱水坐浴,熱敷下腹部,每天2次;喝熱飲料,減輕疼痛。
疼痛嚴重時,遵醫囑給鎮靜劑或手術治療。
出院指導
指導其丈夫初步了解子宮內膜異位的發病與癥狀 ,多給予妻子關照和涼解,在妻子疼痛嚴重時避免與之同房。
經期避免從事重體力勞動。
重點評價 患者主訴疼痛減輕,舒適感增加。
焦慮
相關因素
不孕,害怕手術。
疾病的預后不佳。
主要表現 心情抑郁,苦悶,精神緊張,不安,失眼。
護理目標 患者焦慮癥狀減輕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