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俗稱牙神經痛。本病大多數是由齲齒發展到牙本質深層,細菌通過牙本質小管,或由穿通的齦洞進入髓腔所引起。臨床表現主要是劇烈的牙痛,尤以夜間為甚。下面小編叫大家牙疼護理按摩方法
1. 預備式
坐位或站位,全身放松,雙眼平視微閉,呼吸調勻,靜息1~2分鐘。
2. 指掐合谷穴
用拇指指尖,按于對側合谷穴,其余四指置于掌心。適當用力由輕漸重掐壓0.5~l分鐘。
功效:疏風解表,活絡鎮痛。
3. 按揉下關穴
用雙手中指或食指指腹,放于同側面部下關穴,適當用力按揉0.5~l分鐘。
功效:疏風清熱,解痙止痛。
4. 按壓頰車穴
用雙手拇指指腹,放于同側面部頰車穴,適當用力,由輕漸重按壓0.5~l分鐘。
功效:解痙止痛,活血消腫。
5. 按揉風池穴
用雙手拇指指尖,分別放在同側風池穴,其余四指附在頭部兩側,適當用力按揉0.5~l分鐘。
功效:祛風散寒,提神醒腦。
6. 指掐少海穴
用拇指指尖,放在對側少海穴,適當用力掐0.5~1分鐘。
功效: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7. 按揉陽溪穴
用拇指指腹,放在對側陽溪穴,適當用力掐0.5~l分鐘。
功效:通腑瀉熱,清熱止痛。
8. 掐牙痛穴
用拇指指尖放在對側牙痛穴,適當用力掐0.5~1分鐘。
功效:活血止痛,通絡解痙。
9. 揉按面頰部
用雙手掌掌心,分別放在同側面頰部,適當用力揉按0.5~l分鐘,以面頰部發熱為佳。
功效:活絡散寒,緩痙止痛。
10. 推行間穴
用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對側行間穴,適當用力上下推動0.5~1分鐘。
功效:消腫止痛,通經活絡。
自我按摩可在疼痛時操作。面部按摩時,用力可逐漸加重至有酸脹感竄至痛處為佳,以按摩患側面部為主。肢體按摩可取雙側穴位。平時還應注意口腔衛生。
小貼士
合谷穴:位于第二掌骨中點外側,即虎口處。
下關穴:位于耳屏前一橫指處,為兩顴弓與下頷切跡所形成的凹陷處。
頰車穴:位于兩下頷角前上方一橫指,用力咬牙時,咬肌隆起處。
風池穴:位于頸后大筋兩旁外側凹陷處。
少海穴:屈肘,位于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踝連線的中點處。
陽溪穴:拇指向上翹起,位于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凹陷處。
牙痛穴:位于手掌面第3、4掌骨之間,距離掌橫位約1橫指處。
行間穴:位于足背第l、2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間處。
上述為大家介紹了牙疼護理按摩方法,希望能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