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敗血癥引起炎性反應的主要機制是由兩方面因素造成的結果。其一是由于細菌毒素對全身各系統,尤其是受累臟器的直接作用,主要是毒素對相關臟器、細胞的損害;另一方面是由各種炎性介質(proinflammatory factors)和細胞因子引起炎性反應和多臟器功能損害;包括腫瘤壞死因子(TNF)、降鈣元素(procalcitin)、活化補體、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以及多種白細胞介素(IL-1、6、8等)。
做好圍生期保健
對孕婦定期作產前檢查,分娩過程中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對胎膜早破、宮內窒息或產程過長的新生兒應進行預防性治療。對有感染與發熱的母親應用廣譜、通過胎盤屏障的抗生素。對有窒息的新生兒的復蘇盡量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對高危兒加強監測
可能發生敗血癥的高危新生兒應嚴密監測。注意觀察新生兒面色、吮奶、精神狀況及體溫變化。
做好皮膚、黏膜護理
應特別注意保持口腔、皮膚、黏膜、臍部的清潔,避免感染或損傷。不要挑“馬牙”,割“口腔脂肪墊”,不要用粗糙不潔的布巾擦洗新生兒口腔,以免損傷口腔黏膜。如有感染性病灶,應及時處理,并應用適量抗生素預防感染。
其他注意事項
新生兒敗血癥最易并發化膿性腦膜炎,有時神經系統癥狀并不明顯,但已并發此癥。因此要提高警惕,及早作腦脊液檢查。其次易發生的并發癥是肺炎或肺膿腫,出現呼吸系統癥狀。其他遷移性病灶如蜂窩組織炎、骨髓炎和腎盂腎炎也偶可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