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間盤突出癥手術后的康復護理
專家表示,腰間盤突出癥手術后的康復護理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護理方法錯誤會極大的影響術后恢復效果,所在這里講解一下腰間盤突出術后的康復護理是非常必要的。
腰間盤突出癥手術后的康復護理以下四個護理方向。
1 預防神經根粘連
下肢神經功能康復訓練指導,早期主動和被動的關節功能鍛煉,可提高肌容量和肌力,促進下肢神經功能的早期恢復。為了防止術后神經根粘連,在術后早期就要指導患者作直腿抬高訓練。術后麻醉消失后,即應在鎮痛藥物的應用配合下,協助病人進行,雙腿交替伸直抬高,抬高角度以患者能忍受為度,術后24h即開始訓練,2次/d,20~30下/次,逐日增加。在臥床時,應行仰臥抬腳。空中蹬車活動,以避免神經根粘連。
2 按摩和關節被動訓練
采用雙手魚際,對下肢按摩部位施以較輕壓力,反復滑動,按摩時宜遠側至近端,20~30min/次,2~3次/d。關節被動活動可在肢體按摩同時進行,由足趾開始,依次踝、膝關節,關節被動活動時要最大限度的伸展和屈曲關節。如踝關節被動活動時,一手托于小腿后部,一手握于踝關節做伸展、屈曲、內收和外展活動。
3 踝關節主動背伸訓練
神經根損傷可導致踝關節背伸無力,足下垂,因此踝關節主動背伸訓練對患者日后能否行走非常重要?;颊哐雠P位,主動背伸踝關節,30~40下/次,2~3次/d,逐漸增加。當背伸肌力達4級后,可在足前方綁一小沙袋,使踝關節負重下做主動背伸訓練,促進脛前肌的肌力恢復。足、踝與關節的運動還能避免以后影響下地行走。
4 預防肌肉萎縮
積極向病人說明功能鍛煉的意義,講解教授正確的鍛煉方法,幫助克服影響或妨礙鍛煉的各種因素,使病人正確的認識動與靜、練與養的關系,能自覺的進行鍛煉。術后首日或第2天,應積極鼓勵患者在床上進行主動和被動練習雙上肢(特別是肩關節)。雙下肢關節功能鍛煉,可防止關節攣縮和肌肉萎縮,如屈膝屈髖鍛煉、肢體抬高訓練,能最大限度的恢復肌力,肢體抬高的幅度以病人能忍受疼痛為限。同時進行呼吸訓練,深呼吸、擴胸運動,能夠增加肺活量,促進換氣,防止臥床引起的肺部并發癥,腹部按摩可增強腹肌肌力,減少腹脹,便秘和尿潴留的發生。
以上就是腰間盤突出癥手術后的康復護理的主要內容,希望對廣大腰間盤突出患者及參與護理的家屬能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