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一般護理:術后去枕平臥位,頭偏向健側,帶有氣管插管的病人定時開放氣囊,保持呼吸道通暢,病人清醒后,血壓平穩(wěn)者取仰臥位,床頭抬高l5— 30。。原則:采取舒適臥位,使其處于放松狀態(tài),避免體位不當導致肌肉抽搐、煩躁不安。持續(xù)低流量吸氧~4升/分,床旁心電監(jiān)護,密切觀察意識、瞳孔、四肢活動情況。
平穩(wěn)度過水腫期:由于手術創(chuàng)傷、牽拉致使腦組織受刺激.術后2—4d可發(fā)生反應性腦組織水腫,應準確記錄液體出入量,控制入水量,正確應用脫水劑,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每天輸液量<2000ml,每天尿量>600mL。術后第2天有3例病人高熱,體溫在39~39.5℃,立即遵醫(yī)囑行溫水擦浴、頭枕冰枕。及時更換汗?jié)竦囊路按矄挝唬3制つw清潔干燥,鼓勵病人多喝開水,昏迷者鼻飼管處注入溫開水,必要時行冰毯降溫。降溫過程中注意保暖。因高熱易造成腦組織相對低氧,加重腦損害。
主要并發(fā)癥的護理:腦血管痙攣的防治及護理目前,對腦血管痙攣尚無特效療法,臨床中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是高血壓、高血容量和血液稀釋的3H療法,但 3H療法對重度腦血管痙攣的病人常無效.3H療法即高血壓一高血容量一血液稀釋.也稱為高動力學療法。其目的在于提高灌注壓,增加心輸出量和增加血管內容量,并降低血粘度,以使血管痙攣引起的腦缺血減至最低程度。本組病例中有例發(fā)生腦血管痙攣,1例死亡,2例意識加深放棄治療,自動出院。護理的重點是術后動態(tài)觀察患者的意識狀況,觀察有無新增神經功能廢損表現(xiàn)或原有神經癥狀的惡化等。
再出血的防治及護理:導致術后再次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血壓高于正常水平,可因休息不夠,病室吵鬧、情緒激動、大便干燥導致便秘而引起的血壓增高。頭部引流管一般于術后248h拔除.在此期間。密切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如引流液顏色由淺變深,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需及時報告醫(yī)生。注意保持病室的安靜,減少探視,避免不良刺激,定時應用魯米那。對于躁動病人或有癲癇發(fā)作史的病人,遵醫(yī)囑應用鎮(zhèn)靜劑,采用護理干預手段.避免一切引起顱內壓增高的因素,如用力咳嗽、排便、情緒激動等。